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业综合化经营2014年继续疾步前行

2014年01月06日 10:14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从银行泛资产管理业务开闸,到第三轮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从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到全牌照布局加速推进———刚刚过去的2013年,银行业综合化经营正在疾步前行,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一趋势在2014年以及未来数年将不会逆转。

  事实上,在利率市场化迅速推进、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冲击下,推行综合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对挑战和战略转型的不二选择。

  综合化经营不仅满足了客户对个性化、综合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综合化经营能够在业务结构调整、资本利用效率、客户黏度、经营风险等方面,带动商业银行业务增长,成为其重塑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依靠利差实现利润增长难以为继的背景下,迫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风险、资本、市值三大核心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综合化经营。

  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加速暴露,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证券、投资、保险等业务,可以降低信贷业务比重,优化资产结构,有效降低信用风险;通过开展适度的表外金融产品业务,可以降低市场风险。

  另一方面,为应对监管标准更为严格的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通过综合化经营,不仅能够全方位开展收费型业务,以较少的资本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资本回报;还可能通过大力拓展轻资本型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科学调控风险加权资产总量,满足监管资本的硬性要求。

  尤其对上市银行来说,市值的稳定增长被视为衡量其经营绩效的根本评价标准。商业银行通过综合化经营,介入证券、投资、保险等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结构,不仅可以实现从单一的利差收入向收入多元化的转变,而且有助于建立长期的持续稳定的利润增长机制,提升银行的市值水平。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特别是随着监管层不断鼓励商业银行推进综合经营试点,我国银行业已经形成了以银行控股集团和金融控股集团为主流的综合经营格局。

  资料显示,随着银行业跨业投资步伐的加快,截至目前,已有9家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7家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11家商业银行设立或投资金融租赁公司,3家商业银行投资信托公司,3家商业银行设立消费金融公司,6家商业银行持有境外投资银行牌照,2家商业银行持有境内投资银行牌照。

  经过多年发展,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等大型集团已逐步发展成为金融控股公司。此外,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各类交叉性金融产品蓬勃发展。银行、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存量规模达到10余万亿元。

  然而,应当看到,在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战略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综合化经营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始终被视为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服务能力、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的好处,也可能带来风险传染性、复杂性、破坏性加大等问题。而银行产品跨界交叉风险、关联风险、声誉风险等作为目前国内银行综合化经营主要的风险点受到监管层的高度关注,银监会就曾对银行综合化经营提出了机构、业务和退出“三大隔离”措施来防范、隔离风险。

  因此,未来商业银行应深化战略转型,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综合化经营之路;另一方面,制定科学的综合化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相关退出机制;进一步加强并表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全面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管理机制,严格做好风险隔离。与此同时,坚持围绕银行主业,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外,面对综合化经营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监管层应从主体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相关部门则应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进程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修订,为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创造条件。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