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理财产品“多国”鏖战 误导销售需谨防

2014年01月06日 11:31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每年新年祝辞中,总恭喜发财。 2014,财在哪里?

  理财产品还会如去年一般起蓬头吗?黄金还有投资价值吗?投资收藏哪里还可捡漏呢?哪些投资通道快捷省力呢?

  本版将分专题邀请专家进行2014理财机遇和投资策略解析。

  理财产品因其收益稳健,购买资金起点大多数家庭能够承受,已经成为最大众的投资对象,但其收益却未必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014年,如何找到一款收益“说到做到”的理财产品?

  甲乙丙丁齐吆喝

  2014年最新理财产品已经上柜,呈现出4个特点,一是以中短期为主,如浦发银行元旦后最新发行的9款理财产品中,7款产品在91天内;二是年化收益率与年前相比,出现微跌趋势,但依然还在6%以上高位;三是大小银行间的年化收益率依然比较贴近;四是发行频率密集,基本3天为一发行周期。

  种种迹象显示,2014年依然是理财产品的大年,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九成银行家认为2014年应继续扩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

  2014年,理财产品发行主体也进入“多国”大战时期。不限于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第三方机构也纷纷发行理财产品。甚至P2P网络理财平台,或将借贷产品包装成类理财产品,如平安陆金所发行的稳盈-安e贷;或干脆发行理财产品,如“你我贷”就发行了季季丰、月月盈等。

  从资金门槛看,信托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属于“阳春白雪”,基本都要100万元以上甚至300万元;银行、券商发行的理财产品起点资金一般在5万元;基金公司发行的类理财产品起点最低只要1000元。从收益率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城市商业银行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一马当先,但在季末、年末银行存贷比考核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已经非常微小。券商、基金、保险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与银行并驾齐驱。最大胆的是P2P,预期年化收益率赶超信托产品,普遍超过12%以上。

  有专家认为,像去年末出现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超过6.5%甚至7%的好行情,今年可能难觅,因为货币政策已经定调为“保持适度流动性”,这预示着“钱紧”的状况会有所好转,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自然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当前购买理财产品可以抓住去年末理财产品高收益的尾巴。

  误导销售需谨防

  这么多主体都在发行理财产品,但投资者对各个发行主体的信任度却是不同的,其中对银行的信任度最高,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信任度又高于城商行。因此,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机构等便想方设法把自家的理财产品“寄养”到银行销售。投资者在银行这个理财超市里挑选产品,亟需火眼金睛辨识误导销售。

  误导一,隐瞒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如客户本是到银行存定期存款,被销售人员巧舌如簧鼓动买了一份“高收益理财”,实际上最后拿回家的却是一张保单。理财师提醒,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清楚到底是和谁在签协议。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者都是和银行签署协议,盖的是银行的章。但是银行代销的其他理财产品,一般协议上不会出现银行,投资者是和第三方产品发行人签协议,银行也不会在协议上盖章,而是产品发行人盖章。

  误导二,闭口不谈风险。光大银行私人银行上海中心副总经理赵志敏介绍,理财产品最关键的就是产品风险和产品投向,往往投资者对于一些没有预期收益的类基金产品(如阳光私募)会比较警惕,但是对一些给出一个明确收益率的产品会麻痹大意。部分销售人员正是利用了投资者这种心态,对非保本类产品口头承诺固定收益,特别是一些类债权的投资产品,承诺一个固定的高回报给客户,闭口不谈或是弱化产品的兑付风险。还有些销售人员向客户隐瞒产品的具体投向,甚至自己也不清楚产品投向,不清楚行业前景、盈利模式和风险缓释措施,无知者无畏,只要写了一个收益率就敢把它当作无风险产品来卖。

  投资者还需要警惕的是,在理财产品市场上,同样的标的投向可能背后是不同的产品类别,而不同的产品类别就意味着风险收益的不同、甚至差异很大。有些销售人员会出于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利用客户产品知识面不全的弱点,误导客户购买非客户本意需要的产品类别。

  赵志敏认为,正规代销和违规私售在投资者层面往往难以有效辨识,但是投资者可以做到的是,购买任何产品都必须在营业时间内、在营业网点内进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可24小时电子化交易的渠道除外),并在产品存续期内妥善保管好签约购买的证据资料,投资金额较大时可考虑录音。对于一些期限较长的产品,投资者还应至少做到每季度了解产品运作动态,不能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理性看待收益率

  2014年,在理财产品的销售竞争中,争夺投资者眼球的依然是预期收益率。但预期收益率并非越高越好,市场上各个投资门槛都有所对应的合理收益率水平。要确保自己购买的是一款收益能“说到做到”的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三点:

  一是最高收益率的实现条件。每一个结构性产品都隐含了一个对后期市场的判断,只有标的物的走势符合预期才能获得高收益,否则就是低收益,甚至发生本金亏损。根据银监会发布的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理财产品如果表达收益率或收益区间字样,应当在销售文件中提供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以醒目文字提醒客户,不能以小概率事件夸大产品收益率。隐瞒最高收益率实现的条件以及概率、可能发生的最差收益情况。对于结构性产品,投资者一定要清晰地了解最高收益实现的概率有多大,以及最差情况下投资的回报情况。

  二是承诺收益率不等于到手收益率。P2P发行的理财产品,对投资者最大的诱惑是资金起点低、回报高,最低1万元就能投资。有家P2P发行的主要期限在2-3年的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8.61%。以5万元3年期利率8.61%为例,投资者以为所得总利息应是12915元,但事实上这款产品是等额本息支付,每月得本息1580.93元,其中本金最低 1222.18元,利息最高358.75元,3年到期所得总利息为6913.31元,平均每年2304元。虽然P2P称等额本息支付有利于再投资,获取复利,但每月所得的区区1580元本息做再投资,也只能购买货币基金,复利效应很低。还不如把5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以一年期年化收益率6.4%计,3年总利息为9600元。

  三是不被高收益蒙蔽。一些P2P发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13%。对此,投资者需要明白:向银行借钱利率最低,民间借贷利率最高。而通过民间借贷的一般是从银行借贷无门者,换言之,也是银行认为坏账风险最高者。不少P2P声称保本保息,有第三方担保,但不少第三方担保机构本身就是小本经营,注册资金不过1000万元,一旦发生资金风险,其是否具有刚性兑付的能力?事实上,P2P机构因资金链断裂破产之事已经屡屡发生,作为个人借出方,你能承受这样的坏账风险吗?

  还需要打个问号的是:借贷利率号称13%,其实加上P2P机构的盈利,远高于13%的利率,借钱方将产生多大的利润才能支付这样的高利率?因此,投资者应特别警惕一些低门槛高收益的产品,以免一脚迈下去就是深渊。

  人民币理财新品

  名称 银行 销售期 资金 期限 预期年利率

  中信之共赢系列13191期 中信银行 即日-1/7 50000 274 5.90%

  乾元—私享型2014年第3期 建设银行 即日-1/7 500000 181 5.80%

  招银进宝之鼎鼎成金163号 招商银行 即日-1/9 50000 90 6.55%

  平安财富-灵活添利3期 平安银行 即日-1/9 50000 182 4.80%

  点金理财之鼎鼎成金68094号 招商银行 即日-1/9 500000 70 6.20%

  本报记者 汪敏华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