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各类“宝”基金销售乱象丛生

2014年01月09日 16:0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去年10月底开始,互联网巨头联手基金公司推出的货币基金产品,一日售出10亿额度的盛况,令基金公司垂涎并趋之若鹜,纷纷以此形式与互联网合作,推出了五花八门的各类“宝”,以图在互联网金融中分得一杯羹。而由于缺乏监管,互联网基金销售是一片混战,乱象丛生,引发证监会关注。

  网络宣传打破规则

  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得预测基金的证券投资业绩;不得违规承诺收益或承担损失;不得夸大或者片面宣传基金,违规使用安全、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使投资人认为没有风险的或者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表述。基金销售活动不得采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基金份额等方式销售基金等。然而事实是,不少网络平台的宣传几乎打破了上述所有规则,从去年底围绕收益率展开五花八门的营销,可谓乱象丛生。

  乱象一:片面强调高收益。去年12月初,一家有第三方销售牌照的某网络公司与某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基金启动合作,推出30天年化收益率最高8.8%的理财产品活动,“最高可享8.8%年化收益”显然是不当用语。而翻开过往的各类“宝”的销售宣传资料可以发现,从余额宝到百度百发再到网易理财,货币基金收益率宣传口号从5%、8%、10%,一路喊到11%,轻易冲破往年货币基金收益率平均水平。

  乱象二:“补贴式营销”。去年10月,百度百发打出8%年化收益的旗号,通过“百宝箱”奖励的形式将其收益从标的货基的正常收益提升至8%。随即,引发互联网基金补贴式营销大战。去年底,某门户网站推出一款理财产品,挂钩某基金公司货币基金,承诺在基金年化收益基础之上,另外加送年化5%的补贴,达到10%的年化收益,甚至写入了宣传材料。

  表述不清误导投资者

  对于互联网基金销售的乱象,业内人士称,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噱头,实际补贴销售都有限额。不过,由于网络平台宣传的收益率一高,别的基金公司也只有跟风比收益率的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赔本赚吆喝的乱象,都存在投资人收益构成表述不清、混淆概念误导宣传等不合规现象。所谓“投资人收益构成表述不清”,实则早在2013年10月28日,百度理财平台率先推出目标收益率8%的货币基金产品时,就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这类产品都是货币基金收益+营销机构现金补贴。这很容易让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误以为货币基金是一种收益极高且无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

  而事实上,货币基金亏损的极端案例并非没有,2006年6月8日,彼时的泰达荷银旗下货币基金当日万份收益为-0.2566元,成为国内首只当日收益出现负值的货币基金;同年6月9日,易方达货币基金也出现亏损,万份收益为-0.0409元。

  证监会叫停违规活动

  而随着近来货币基金营销高潮的来临,类似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要义不应是简单粗暴的高成本金融销售。在市场的一片质疑声中,证监会终于注意到了互联网金融涉嫌违规的营销方式,短期业绩的宣传已经对投资者造成了误导。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上周五举行的证监会例行记者会上称,近期市场上在互联网基金宣传推介活动中出现了片面强调货币市场基金产品高收益而风险揭示不足、将其他营销活动收益混同宣传为基金产品收益等违规情形。证监会已及时采取措施,对各类基金采取规范措施,要求基金公司及销售机构按照法规要求推介,充分披露收益特征和风险,不得误导投资者。

  据悉,浙江证监局已叫停了上述“最高可享8.8%年化收益”某网络公司的销售活动。

  许超声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