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去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超4万亿

2014年01月24日 09:5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经济增速放缓,中央财政收入增速涉险过关,卖地收入创新高。

  昨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1%,而2012年这一增速为12.8%。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为7.1%,刚刚越过7%的预定目标。 、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创出历史新高,超过4万亿元。与此同时,与房地产相关市场的税种收入增速明显。

  中央财政收入

  增速惊险达标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43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0174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8969亿元,同比增长12.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1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9.8%。

  此次中央财政收入增速可谓惊险达标。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去年不止一次表示过,“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很大。”

  在公布2013年前10月财政数据之时,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主要受进口环节税收累计下降的影响,1~10月累计增幅仍低于预算目标(7%)1.3个百分点,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仍然艰巨。

  不过,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随着经济逐步回暖、贸易形势好转和相关增收措施落实,下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稳步提高,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完成并略有超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13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放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在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行、油价下行的背景下,中央财政来源的大头,如消费税,能源、采掘类行业的增值税增长较慢;第二是进口贸易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了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第三个因素是在结构性减税,营改增的过程中,中央财政也减少了收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当前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并非仅仅是我们被迫接受的现实,而且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使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的中国经济在财政收入线索上的一个必然反映。

  土地财政

  仍起支柱作用

  去年一二线城市楼市火热、土地成交爆棚的现象则在全年数据中表露无遗。

  数据显示,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创出历史新高。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级)48007亿元,增长40.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250亿元,比上年增加12732亿元,增长44.6%。

  这项收入暴增的直接原因则是土地出让合同成交价款的增加。

  此前,在计算“土地财政”时,有不少媒体普遍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作为重要指标。但实情并非如此,申银万国研究报告指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计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但政府性基金收入并不在目前地方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中; 并且从2007年开始,土地出让收入专款专用,地方政府对规定范围外的投资影响有限。

  也因此,要衡量卖地收入对地方财政的影响,不宜直接计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目前来看,业界仍还没有权威、完整的统计数据来衡量卖地收入、房地产市场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比例。但从昨日公布的数据来看,可清楚看出房地产市场对2013年全年的税收的影响:

  地方税种收入的增长与房地产市场关系密切,受房地产成交量增加带动,契税3844亿元,增长33.8%;土地增值税3294亿元,增长21.1%;耕地占用税1808亿元,增长11.6%;城镇土地使用税1719亿元,增长11.5%。

  在营业税方面,全国营业税1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受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3%、销售额增长26.3%的拉动,房地产营业税5411亿元,增长33.6%。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增速也是一枝独秀。数据显示,金融业企业所得税6276亿元,同比增长14.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2850亿元,同比增长25.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则对记者表示,“这些数据可以说明,房地产目前还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土地财政仍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不过,随着营改增的推进,地方税体系的完善,未来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会逐步下降。”陈中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