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流动性偏紧料成常态 警惕局部信用风险释放

2014年01月24日 10:3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央行近期出手缓解流动性紧张局面,货币市场利率应声回落。分析人士指出,节前央行派发“红包”旨在稳定资金面,尤其是给节前备付压力较大的中小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但2014年全年流动性总体格局仍可能趋于紧张,影子银行空转风险将考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关注节后资金面

  1月20日,央行针对现金大量投放等节假日因素,通过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向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期限分为隔夜、7天和14天三个档次。同时央行在1月21日进行逆回购操作,不仅包括常规的7天期逆回购750亿,还新增了跨春节的21天期逆回购1800亿,单日释放资金量达2550亿。

  高盛高华研究报告指出,央行此举延续其数月来的做法:当基准银行间利率逼近或突破5%时即采取行动。与去年6月乃至12月时相比,央行此次迅速出手,以缓解市场对于流动性供应的不确定性。春节之前,银行间市场利率可能会进一步波动,但春节后7日回购利率将处于4%至5%的“正常”区间。

  不少市场机构分析,在春节前敏感时点向银行体系注入短期流动性,尤其是逆回购操作超出预期,可充足保证节前资金供应,资金紧张有望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货币政策会发生转向。由于经济结构转型期间,政府需要应对社会融资增速不减、影子银行放大杠杆、资金错配等问题,货币政策仍可能维持中性偏紧的基调。

  实际上,节后资金回笼造成的市场流动性紧张更值得关注。申银万国研究报告指出,春节前有资金时点缺口是这次央行投放流动性的背景,不能将这种时点资金投放理解为货币政策放松。进一步看央行后续动作,节前“放”和节后可能会出现“收”并不矛盾。现在市场不应该因为央行投放了短期流动性而放松警惕,反而更应该关注春节后的流动性状况:一是节前投放资金总要到期回笼,二是如果信贷扩张持续,不排除央行动用正回购或央票回收资金的可能。

  警惕局部信用风险

  流动性紧张格局恐难有根本改观,从很大程度上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相关,其中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融资规模上升,也为流动性风险埋下隐患。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的融资空转现象并未大规模减少,银行机构在面对去杠杆化压力的同时还需应对坏账率上升的风险,未来市场需警惕由债务违约等信用风险对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冲击。

  央行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201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1.4%,为年度历史最低水平,比上一年低0.6个百分点。而从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的融资项目来看,2013年全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合计5.17万亿元,比上一年多1.55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9.9%,比上一年高7个百分点。

  2014年控制地方债务和化解产能过剩将是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之一。金融、财税、资源品价格等改革正是为了纠正资源错配,抑制资源过度流向融资平台、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去杠杆、去产能或将加速,信用违约风险升温。

  市场人士也较为担忧来自地方债务平台、信托理财的信用风险。流动性偏紧、资金成本攀升、传统热卖的理财风险产品集中到期以及政府托底的态度转变都有可能成为今年局部信用风险集中爆发的导火索。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