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诚信托兑付危机成功“拆弹”

2014年01月29日 13:0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总额超过30亿元的信托理财产品——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27日发布兑付方案。距兑付期限马年大年初一仅剩4天,投资者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签字获得本金兑付,但未获足额预期收益;二是继续持有股权待项目运作。专家认为,这一广受关注的信托理财产品兑付案凸显信托产品担保不实、“嗜赌”风险资产等问题,为理财市场敲响警钟。

  兑付危机告一段落

  距兑付期限农历马年大年初一(1月31日)仅剩4天,中诚信托27日发布临时公告称,已与意向投资者达成一致。依照信托文件规定,中诚信托作为受托人以股权投资附加回购方式,运用信托资金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进行股权投资。

  记者从多位投资者获悉,投资者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在2011年、2012年已获得正常预期10%左右的年收益基础上,获得信托产品本金全额兑付,但2013年仅获得约2.8%收益;如不同意上述方案,即认定投资者将持有股权继续运作。未来可能会获得预期全部本息收入,也可能承担损失风险。

  据介绍,如果投资者签字同意,本金将于31日前到账。根据公告,此款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成立于2011年2月1日,由中诚信托发行,工商银行代销,涉及约700位投资者,总募资30.3亿元,投资门槛为本金300万元。

  然而,这一信托理财产品发售后,资金投向的山西振富能源集团随即陷入经营困难。公司因账外民间融资卷入诉讼案件,主要股东王某等被警方控制。加上公司采矿权纠纷难解、现金流紧张,市场一度担忧,其可能成为1998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事件后,国内近年首款违约的信托理财产品。

  记者了解到,在中诚信托宣布与意向投资者达成一致的同时,振富集团旗下煤矿采矿权纠纷和采矿许可证也获得初步解决。这一可能让投资者蒙受本息巨亏的兑付危机暂告一段落。

  信托理财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新年以来,信托理财产品到期频频触动投资者的神经。据国金证券研报测算,2013年及2014年,集合信托到期规模各达8000亿元、9000亿元。近年来,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从几千亿元一举突破10万亿元大关,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市场人士认为,中诚信托涉案金额之大,如违约将打破理财市场的刚性兑付潜规则,堪称新年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尽管信托机构抛出解决方案,事件仍对理财市场敲响了警钟。

  比如,作为这只信托产品担保品的煤矿在信托发售前未获得采矿证,信托及代销机构均存在调查不足瑕疵。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闵路浩此前表示,目前信托业的风险点包括市场风险如资产价格下滑,操作风险堪比卷入非法集资。

  上海一位投资机构策略分析师表示,类似“诚至金开1号”的信托产品风险并不鲜见。记者掌握的一份某国有银行代销的集合信托产品合同就表示,该项目售前风险评估未签字,说明书中列出的管理费高达2.45%。

  据介绍,产品设计融资杠杆过高,监管环节担保物不实,销售环节风险揭示不足,均容易导致信托兑付问题激化。“中诚信托方案背后还有其他问题值得关注。偿付本金的部分资金来自工行、中诚信托还是第三方?资产重组意向方是否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资产重组如何定价?”信托行业人士刘擎说。

  刘擎认为,不论“诚至金开1号”信托产品的投资者自认倒霉损失部分收益,还是选择继续在项目里滚动运作,现有方案均无法否认中诚信托在设立、运行项目中的不尽职,不应影响追究失职者责任。

  从整体来看,我国信托业系统性风险和规模性风险的可能性仍较有限。但专家认为,随着信贷结构性偏紧、信托产品密集兑付,投资者获部分“兜底”的同时仍需提升市场风险意识。(据新华社上海1月28日电)

  相关 新闻

  追问诚至金开1号刚性兑付:

  谁在支撑“百万富翁”稳赚不赔

  又一起信托兑付危机以事实上的“刚性兑付”结束。根据可选方案之一,投资这笔信托计划的“百万富翁”们除拿回本金外,还将收获“一年9.5%的收益+一年10%的收益+一年2.8%的收益”,只是,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帮助他们“稳赚不赔”的人究竟是谁?

  备受市场关注的“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发行方中诚信托27日下午发布临时公告称,依照信托文件规定,中诚信托作为受托人以股权投资附加回购的方式运用信托资金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目前,中诚信托已与意向投资者达成一致,请信托产品投资者与客户经理联系。

  公开信息显示,这款名为“诚至金开1号”的集合信托计划涉及约700名投资者,人均投资额高达433万元,都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在此之前,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全球瞩目的达沃斯论坛上高调表态“工行不会刚性补偿投资者信托产品损失”,山西省金融办也否认“可能会出面兜底50%”的传闻,一度让部分市场人士以为,“诚至金开1号”,将成为近年来国内信托规模飙升背景下首款打破“刚性兑付”的金融产品,载入中国金融发展史册。

  接盘者是谁?在中诚信托的临时公告中,接盘者以“意向投资者”一笔带过。市场人士分析,从现实情况看,面对出资人、上市公司投资者、纳税人等利益攸关方,涉事三方的中诚信托、工商银行、山西金融办,无论谁公开接盘,都很难做出交代。

  按照信托法规定,中诚信托是第一责任人,投资者若要追责,需要看其是否履行受托人义务,在寻求投资目标时,是否做到尽职调查,有没有拿回扣;工行是第二责任人,作为代销机构,有没有向投资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提示产品潜在的投资风险,是否贯彻了适当性管理制度。

  于是,在接受媒体垂询时,上述三方均否认对该信托产品进行托底,而截至目前,也没有机构公开承认充当了接盘者。

  按照法规,信托产品没有刚性兑付的义务和责任,信托计划说明书中也未明确承诺兑付。可回顾过往案例,不难发现,事实上的“刚性兑付”基本上是信托计划遭遇兑付危机时的唯一选择,其结果是能跨过信托理财高门槛的“百万富翁”们总能化险为夷“稳赚不赔”。

  何故?市场流行的解释是,如果信托计划不能按约定偿付,绝不会被投资者视为个案,一旦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信念被摧毁,信托这种资产类别可能会被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抛弃,新的信托资金流入可能出现断档,那些原本期待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的产品风险会逐步暴露,进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可若是任由“刚性兑付”在理财产品市场上发展,单个产品的兑付风险似乎消失了,系统性风险却在悄悄累积,一旦在未来某个时点触发,为此埋单的也许就是整个经济体系。

  险情不断出现的信托业,以及面临“刚性兑付”的两难选择,正在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形成严峻考验。中金公司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融资类集合信托产品余额达1万亿元,而广义的面向个人和机构的融资类固定收益产品余额更多达逾10万亿元,这其中,需要在今年兑付的集合信托为5400亿元,集中在1月份和四季度。

  现实情况是,即将需要兑付的集合信托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房地产、矿业等风险集中行业,如果未来投资于这些行业的集合信托资产发生偿付危机,届时,又该用谁的钱来兑付?(据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小提示

  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2011年2月1日正式成立,由中诚信托发行,工商银行代销,涉及约700位投资者,募集总规模30.3亿元,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进行股权投资,预期收益率9.5%-11%,信托计划投资门槛300万元。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