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移动支付良性发展重在防范操作风险

2014年02月12日 09:1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支付宝公司宣布,截至2013年底,支付宝实名用户已近3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在移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衔枚疾走。2013年底,人民银行推动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并通过验收评审。

  业界普遍认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移动支付端的同时发力,预示着移动支付将是移动金融创新的主攻方向。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李爱君告诉记者,便利性是移动支付的最大竞争优势,此外支付方式也更加灵活,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更加符合年轻群体的消费和支付习惯。

  统计显示,过去一年支付宝手机支付用户完成27.8亿笔支付业务,金额超过9000亿元。而商业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金融IC卡,也因其便捷性和更加丰富的功能,而得到了迅速推广。比如,带有芯片的金融IC卡不仅可以实现结算、消费等金融功能,在社会管理上也可作为辅助工具。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从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移动支付的频频试水可以看出,移动支付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可以把第三方支付的功能和优势充分发掘出来。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走红,可谓是腾讯推广微信支付的大练兵,其推出的理财通也有着广泛的潜在客户,余额宝则为网络购物的沉淀资金,寻找到了新的理财通道。

  风生水起的移动支付无疑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业界也清醒地意识到,支付安全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将是这一行业稳健发展的必要保障。在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同时,不少用户有这样的疑问,第三方支付一般都要求绑定银行卡,当发生支付业务或者消费时,移动支付就不再通过银行卡的密码或者网上银行的动态密码等,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密码发出指令,款项被直接划走,如果第三方支付企业出现道德风险,那么产生的损失补偿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

  而根据一些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手机安全报告,近些年截获的手机木马、恶意软件层出不穷,手机感染病毒和隐私泄露时有发生,许多用户对支付风险防范的意识较为淡薄,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

  “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是塑造良好的移动支付环境的必要抓手。”李爱君认为。未来移动支付的风险防范,应当集中在技术安全和预防道德风险上。

  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已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对操作风险的控制能力,将是第三方支付能否顺利挺进移动支付领域的关键所在。从当前支付宝、微信“红包”的走红也可想象,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金融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那么造成的负面影响势必也会形成蝴蝶效应。

  由此可见,防范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不仅是正规金融机构所需遵循的规则,其也同样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风险防控层面没有本质区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二者基因融合的趋势,也是金融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必然趋势。

  浪潮已经滚滚而来。随着手机智能终端普及以及支付技术的进步,移动支付将迎来一次飞跃,已是不争的事实。其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创新、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的潮流,也是一项融合了多种功能并可能诞生新业态的金融创新平台。事实上,在这一背景下,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均在支付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大做文章,以弥补发展中的短板。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将为多层次支付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保障,而支付宝也在去年为快捷支付的用户资金投保。

  因此,有观点认为,移动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方向,互联网金融创新延伸了传统金融链条,然后又通过金融手段来防范自身的风险和缺陷,形成了互补融合的业态。在操作风险防范上,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可借鉴金融机构的已有经验和技术,推广安全认证、密钥管理等风险防控手段。

  事实上,一些为不同垂直行业提供综合支付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与银行机构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联系,将支付关口对接到了银行账户端口上。在加强信息技术安全管理的同时,还需建立起必要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建立起对操作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平台,把防范风险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到与支付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此,移动支付才能有一个广阔的、安全的发展环境。李文龙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