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打响存款保卫战尴尬"自救" 创新业务此起彼伏

2014年02月19日 10: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用这句话来形容目前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非常贴切。事实上,面对“余额宝们”不断攀升的规模和自己手头不断流失的存款,越来越多的银行坐不住了。

  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的人民币存款罕见地减少9402亿元。与此同时,各大银行也在1月份频频出手,试图用创新业务与互联网金融平台拼抢客户和资金。

  创新业务此起彼伏

  从2013年开始发端的互联网金热,正以火箭般的速度蹿红。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14日,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已经突破了4000亿元的规模。

  其实,余额宝仅仅是眼下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个缩影。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刚刚过去的1月,社会融资规模2.58万亿元,刷新单月规模历史新高;新增人民币贷款1.32万亿元,创近4年来最高水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1月存款大幅减少9402亿元。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净新增7499亿元。

  “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广告效应,加之良好的用户体验,银行的活期存款正被大量地吸引至互联网金融产品中。”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表示。不少银行业内人士亦称,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促使银行存款“搬家”的最大诱因。

  就在互联网金融不断“侵蚀”存款的同时,银行也低调开启了“存款保护战”。2014年1月21日,工商银行携手工银瑞信推出了一款“工银薪金宝”业务。据了解,“工银薪金宝”是专为工行客户定制的现金管理工具。对比传统型的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该业务的认购金额起点为100元,并在工行渠道内可实现资金“T+1”到账。

  据工商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工银薪金宝”除了流动性介于此前工行的现金管理理财产品“灵通快线”与工银货币二者之间,收益也同样介于二者之间。比较适合满足对流动性和预期收益均有较高要求的投资人。

  尴尬的“自救”

  其实,在工商银行推出“工银薪金宝”之前,工行浙江分行的“天天益”、平安银行的“平安盈”、交通银行的“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均是对接货币基金的产品,并可以实现资金T+0到账。这些业务也相当于变相地将活期存款的收益提升了十几倍。

  除了对接货币基金外,部分银行还试图用自家的开放式理财产品留住存款。如招商银行的赛宝金业务,归属于招行的“日日金”产品系列。作为一款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赛宝金的流动性完全可以媲美活期存款,收益率也是天天公布。

  而浦发银行的“天添盈”同样是一款流动性颇高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其资金真正做到了实时到账,赎回资金零延时。年化收益率与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也颇为接近。“我们银行现在大力推广‘天添盈’也是为了对抗互联网金融产品,与它们抢存款。”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某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

  然而,面对如此之多的银行创新业务,很多客户却并不知晓。“一些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还处于养在深闺的状态。”某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一语中的。在其看来,银行在推这些创新业务时颇为低调。“主要是一旦大规模地进行宣传,客户都会将其活期存款购买这些产品,这将直接导致银行的活期存款减少,并变相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

  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在推出创新业务的同时,其实付出了增加吸储成本的代价。“然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银行已经没有退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倒逼,银行只有跟进。”金麟如此分析。

  此外,金麟认为,在市场的倒逼之下,银行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互联网金融对增量资金的竞争,银行同业间对存量资金的竞争同样激烈。“所以即便会伤及自身,银行仍然会继续其无奈的创新之举。”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