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余额宝高回报率能否持续仍存疑虑

2014年02月25日 13:3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枪打出头鸟”,这句话用在余额宝身上绝不为过。余额宝风头正劲之时,突然遭到了财经评论员钮文新的批评,而且这批评来得出其不意,言辞激烈。上周,钮文新在博文中说,余额宝冲击了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扭曲了市场利率,这样的模式是一种“金融寄生虫”,所以应该被取缔。此话一出,激起千层浪,其中大量质疑声。

  针对质疑,钮文新昨天再次发文说,余额宝并没有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余额宝冲击的不只是银行,还冲击到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他之所以呼吁“取缔余额宝”,是出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立场。

  对于钮文新的说法,支付宝方面昨天回应:余额宝年利润率共计0.63%,个中包含0.3%的治理费、0.08%的托管费、0.25%的销售服务费,除此之外再无用度。余额宝的核心价值观是用创新的思路,市场化的方法,让普通人零门槛、低成本地享受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余额宝”并没有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相比银行存款总量,余额宝乃至货币基金的总体规模都较小,无法干扰到利率市场。

  对峙双方一个一口咬定余额宝摧毁民族的实业精神,一个重申自己服务的是普通储户,为投资者创造利益,那么余额宝到底有没有吸血?争议持续到现在,我想我们很有必要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余额宝的规模出现裂变式增长,有报道说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元,余额宝目前占全市场货币基金的总规模,也已经上升到目前约40%。这样迅猛的成长速度让人不得不对它的前景予以密切的关注。对于钮文新的批评,很多余额宝的用户抱以反对的态度。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我们看一项新的金融产品也好,或者说一项新的金融服务也好,是不是符合市场的要求,符合投资者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看它的产品服务是不是跟经济和投资的规律相适应,是不是给投资者降低了成本,给经济增加了活力,或者给融资提供了方便。在这中间,投资的规律和经济的规律是起主导作用的,如果这个产品或者服务不符合投资规律也不符合经济的规律,可能就不会长久。

  具体从余额宝这个产品来讲,它的门槛、效率跟我们传统的一些投资门槛和效率相比较,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它在某些方面,比如说为吸引投资者而采取的一些比较高的回报率的承诺,赵锡军对此也有一些担忧。高回报率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是否可持续?我们金融市场里面是不是能够持续不断的提供大量这么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赵锡军认为,这些问题目前还值得大家疑虑。

  怎么样判断产品和服务能被市场长期接受,健康成长?赵锡军强调,一方面是要符合经济规律和投资规律;另一方面,要确实对提高市场效率,降低成本有推动作用。

  钮文新说:“一旦银行存款利率上涨,必然引发贷款利率上涨,贷款利率上涨推高企业生产成本,最终必然反映到所有商品价格上。一旦中国经济失速,大量企业破产,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是余额宝的经营者,还是老百姓?”他这个担忧有没有道理?

  赵锡军说,从市场机制的角度来讲,市场机制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也就是说只要我们采纳了市场的竞争性机制来配置资源,有些配置的比较好,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做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主体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有些主体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就可能会经营失败,被淘汰,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逻辑。也正是通过这个逻辑,我们才能够激励各个市场主体有动力去纷纷创新,加强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实际上从目前的经济学也好,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好,有关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也好,都表明市场竞争的这种机制实际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通过政府的管理,通过社会公众形成的约束来让市场机制能够更加有序地发挥作用,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无序不良的恶性竞争来压垮对手。

  未来我们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我们的金融环境会是什么样的?赵锡军表示,从市场不断发展的角度来讲,理想的状态是市场有一个通过竞争而形成的相对均衡的价格,这个均衡的价格会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引导融资者进行融资,如果投资者觉得价格不合适,他可以进行改变或者不投资;如果融资者觉得这个成本太高,他可以不融资,这是市场的选择。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到达形成一个完全均衡的市场、统一的利率的程度,我们还是在一个利率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将来有可能会形成一个均衡的利率。在改革的过程中间,就有可能存在不同层次的不同级别的利率,不同层次的利率之间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套利的行为,这是目前利率市场化程度情况下所存在的一种现象。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