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前海: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窗口

2014年02月26日 09:41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4年改革创新工作要点》,对构建新型区域金融体系、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设计。虽然这些改革举措最终需要国家有关部委确认,但已经明晰地展现出前海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路,并明确了时间表,这是我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一步。

  在深圳市列出的46项工作要点中,构建开放、安全、高效的区域金融体系被置于首位。包括组建前海金融控股公司、申请拓宽跨境人民币资金来源和适用范围,将放款主体扩大至境外金融机构等。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这些先行先试的金融创新举措,将进一步凸显前海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的角色。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前海可依托粤港澳合作的优势,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也是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重要循环枢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记者,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就承诺,金融服务业将逐步对外开放。目前金融改革集中在国内市场和外汇市场两个方面。国内市场就是利率市场化,引进更多的市场参与者。眼下利率市场化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银监会也表示将试点由民营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商业银行。而外汇市场改革,就是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一方面是吸收更多的机构来参与外汇市场,增强竞争;另一方面是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至于资本账户方面的开放,则是有序的开放,但跨境人民币业务我们却是鼓励的。”赵锡军表示。

  在跨境人民币使用上,深圳已经迈出了较大步伐。1月23日,深圳市市长许勤透露,深圳市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率先开展,备案金额超过150亿元。而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末,中国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36万亿元。有观点认为,拓宽境外人民币的使用渠道,只有打通了“内循环”,才能更顺畅地走向外循环。而综观前海的各项金融创新举措,跨境人民币和离岸金融是其中的核心,新的工作要点的出台,无疑为境内金融机构提供了拓展离岸金融、跨境金融业务的契机,这对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受欢迎度,也将大有裨益。

  事实上,嗅觉敏锐的银行机构早已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去年6月,招行前海分行在成立时就表示,充当好“深港互补”这一桥梁角色,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利用前海的区位、产业、政策优势,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和金融资源对接,大力拓展资产证券化、离岸金融、外币商业票据、中间业务等金融业务。

  另外,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同样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今年的工作要点,其中包括争取允许前海对区内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定区内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探索建立外商投资便利化管理措施,争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资格等。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国家服务业新区,前海在香港服务业向内地延伸和辐射中,充当着桥梁角色。在世界产业分工中,中国作为多年的“世界工厂”,制造业不论是在产值还是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但是我国刚刚起步的现代服务业,与国际上仍有不小的差距。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势在必行。而金融业又处于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因而前海的各项金融创新,在内地与香港服务业的合作及交流上,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打通境内企业的跨境投资渠道。

  有专家指出,依托深港互补的优势,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上的构想,意在打造面向香港及国际的离岸金融市场,这对促进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赵锡军认为,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保险业最先开放,证券业则是采取逐步开放的步骤,因为此前我国的证券行业刚刚起步,所以有一定的保护,明确规定外资与国内投资商合资成立的证券机构外资持股不超过50%。而最有代表性的则是银行业开放,这包括对外资的持股比例有限制,还有外资机构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区域限制,但到2005年区域限制就没有了。近些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金融创新的推进,以及上海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意味着我国各项金融改革试点逐渐落地,其试点经验以及释放的改革红利,将成为其他地区的有益借鉴。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