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货币政策趋中性 资金供给相对宽裕

2014年02月27日 14:3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尽管近期人民币即期汇价持续走贬一度引发市场关于“阶段性资本外流”的忧虑,但市场资金价格一路走低却未见停步。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近两周央行不断推出较大规模的正回购操作以防止资金面过于宽松,但在经济依然没有摆脱年初弱势开局的背景下,中短期内实质性紧缩手段被祭出的概率不大。结合当前市场资金供给趋于宽裕的现状,流动性偏宽松形势未来一段时间内难扭转。

  银行“不差钱”

  2月26日,银行间主流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再跌12基点至3.09%,继续刷新自2013年5月15日以来的近9个多月新低。同日,银行间各期限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整体较前一交易日普遍以小幅回落为主。在此之前的2月25日,央行连续第三次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14天期正回购操作,数量由前一次的600亿元再度放大至1000亿元的千亿级规模。

  对于市场资金面如此超预期坚挺,国信证券指出,这“反证”了商业银行体系资金面极度宽裕的现状。该机构认为,公开市场正回购通常意味着偏紧基调,但这其中的重要假设是:每次正回购的发行规模是中央银行主动制订,进而要求商业银行按照此规模来上缴流动性。而另外有一种可能则是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储备十分充足时,主动要求中央银行暂时回收部分流动性,以获得更好的收益。此时正回购规模的扩张,往往意味着商业银行闲置资金更多。当前看发生的情况是第二种可能,这也使得市场更直观地观察商业银行体系内资金的充裕程度。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在近期人民币即期汇率不断走贬的背景下,市场资金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这也同样表明商业银行体系内部流动性极充足,对外部流动性负面干扰因素有极强的“抵抗力”。

  紧缩料难觅踪影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流动性的整体走向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近期市场主流观点认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内外部流动性格局预计会保持向好态势。而重启央票等实质性紧缩手段,短时期内大概率不会出现。

  针对近阶段资金面的超预期回暖,中信证券指出,春节后流动性环境的大幅宽松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大规模现金走款的回归、存款大幅下降释放一定规模的准备金、外汇占款规模的上行等。因此,虽然节后央行转而回笼资金,但由于回笼力度不够,资金面仍然大幅度趋于宽松。

  中信建投进一步指出,央行在外汇市场主动购汇从而投放了大量人民币、实体经济景气程度降低进而流动性需求相对不高等因素,也是推动流动性格局显著转松的重要原因。

  在内外部流动性收紧及流入的层面上,中信建投、民生证券等机构认为,从内部因素来看,央行回收流动性需要时间,至少在两会之前或实体经济明显转暖之前,流动性回收节奏不会太快。从外部因素来看,近阶段人民币短时间内快速贬值大概率源于央行引导,而央行如此作为很大可能就源于近期热钱涌入较快,这也会从侧面印证一二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规模依旧较高。

  在近期部分市场人士担忧的央票重启方面,国泰君安本周发布的一份对各家机构关于公开市场操作预期的投票调查显示,有近74%的投资者预期短时期内央行不会进行重启央票的操作。该机构分析指出,自2013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偏紧的货币政策有所松动,逐渐向中性靠拢,旨在为经济结构改革、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提供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在此背景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央行流动性调控预计会继续趋向于短期化,将不会重启央票对市场资金进行深度冻结。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