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自贸区试水外币利率市场化

2014年03月04日 08:5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自3月1日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币利率市场化政策正式实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将放开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市场普遍认为,此举是在为人民币存款利率放开“试试水温”。

  对于“小额”的定义,央行对外币利率的管制以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外币)为界,其中,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均可以进行协议存款,即金融机构可与客户自行协商确定利率;央行对300万美元以下,一年期及以内的美元、日元、欧元、港元4个币种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设置上限,由央行公布利率上限标准。

  本次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仅面向自贸区内居民,具体包括在试验区内依法设立的中外资企事业法人(含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内注册登记但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组织、其他组织、境外法人机构驻试验区内的机构以及在试验区内就业一年以上的境内个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张新透露,目前自贸区内外币存款余额约48亿美元,小额外币12亿美元,外币存款的数量不大。

  记者了解到,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为央行2005年发布的,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元4个币种,以活期为例,利率上限分别是1.150%、0.100%、0.0001%、1.000%。

  就目前来看,以美元为例,银行外币存款利率普遍偏低,上浮多少需依据各家银行的定价模型来看。多数银行的外币存款利率定价普遍未达上限,也就是说,放开利率上限的影响或不会马上显现。

  美元活期存款利率上限为1.15%,一年期上限为3%。以中行为例,该行目前的美元活期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05%、0.75%;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均为0.8%;外资行在存款利率方面较有优势,汇丰银行的美元活期存款利率为0.05%,一年期存款利率为0.95%;花旗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同样为0.05%,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则为1.25%。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就目前来看,中资银行外汇利率水平是偏低的,与设置的上限有较大距离,从短期来看,政策的调整对于银行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这项政策是要放在长远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央行一旦取消外汇利率上限,将来想要重新设置上限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外汇供求关系在经历长时间后发生变化,外汇利率会出现大幅度的上调。”

  另外,从长期来看,中资银行会根据自身的外汇资产、负债、成本收益、资产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来自主确定外汇的存款利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变得更加激烈,因为要拿出更吸引人的利率,才能拉到存款。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反过来让银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优化运营效率等。

  银行业人士指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从实际操作上看“顺理成章”,一方面,外币存款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对较好,放开不会造成太大波动,同时可以为人民币存款利率放开“试试水温”。

  “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在自贸区作为试点时,央行会重点观察存款人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各家银行将会制定哪些利率定价等措施。这些指标都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为将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提供参考。”奚君羊说。

  在奚君羊看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会比较缓慢,不会一步到位。目前,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了10%,年内可能会再提高到20%。“要完全放开人民币利率可能还得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因为央行要分阶段实施,看市场反应,再制定下一步措施。”

  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上海自贸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在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上先行一步。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凌涛表示,这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将为在全国推广这项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这正是遵循了央行‘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思路。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攻克了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块堡垒,意义重大。目前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按照‘央行30条’路线,未来存款利率将会通过发行可转让存单、存单利率上限市场化来先行先试。”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黄赟表示。

  市场人士称,此次在上海自贸区内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意味着央行对外币的存贷款利率管制全部放开。虽然这一步很小,但从长期来看,也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一大步”。国际金融报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