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额宝们的高收益率招惹了谁

2014年03月04日 10:0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不出意外,互联网金融成了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谢卫今年带到北京的两份提案中,一份是关于“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建议”。谢卫认为,由于监管空白和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缺失,行业中已经出现不少违规现象,如避谈风险、违规承诺高收益等方式诱导促销,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引发无序竞争。

  实际上,不仅是两会代表委员。两会召开前夕,就有人公开指责余额宝们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并主张取缔余额宝们。随后,有报道称,中国银行业协会准备研究出台相关文件,规范银行存款利息,要求银行将余额宝们的银行协议存款与普通银行存款同等对待。与此同时,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日前表示,为了更好地促进余额宝等互联网基金的健康稳定发展,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和互联网销售基金监管的有关规则。还有分析认为,在马年春节过后,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宽松、市场利率低位徘徊之际,央行却仅仅象征性地在公开市场开展了四次正回购操作,资金回笼规模低于市场预期,此举乃是为了平抑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此前过高的收益率。

  不难看出,无论是代表委员的提案,还是“吸血鬼论”,抑或监管机构的政策取向,均剑指余额宝们的高收益率。在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最高只有0.35%的情况下,投资余额宝们,却能获得超过6%、是前者15倍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这不能不令很多资金趋之若鹜。

  余额宝们给投资者提供更高收益,招谁惹谁了?

  它首先是动了银行存款的“奶酪”。央行公布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存款减少了9402亿元。这9400多亿元的银行存款到底去哪儿了?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的分析认为,有四个方面原因影响了单位活期存款的大幅减少。在这四个原因中,互联网金融是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受余额宝们高收益率的诱惑,一些单位发的奖金以及孩子的压岁钱,都流向了余额宝们。而且,这些资金一旦流出,只要余额宝们高收益率维持不变,它们就不会再回流银行。

  其次,加剧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容易引发金融风险。虽然目前余额宝吸引的资金规模仅4000亿元左右,占中国74.2万亿元存款的比例约为0.5%,微不足道,银行无需为此担心。但其增速却有点让银行触目惊心:1月15日余额宝资金规模为2500亿元,2月14日已突破4000亿元。按照这个增速,存款将会出现让银行难以承受的大搬家现象。中金公司预测,三年后货币市场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将相当于银行存款的8%。果如是,则届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将会高度紧张,因流动性危机而引发的金融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这无疑是银行和监管层都坐不住的重要原因。

  再次,影响银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余额宝们的高收益率,吸引了原先呆在银行账户上无处可去的低成本活期存款。虽然这些资金到了余额宝们那里,最终大部分还会以协议存款方式回流银行。但协议存款的高利率,将会大大增加银行吸纳资金的成本,进而倒逼银行或是为了获取更高回报以覆盖成本,不惜利用信托、券商、基金等通道,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使影子银行蓬勃发展;或是以更高利率,提供给小微企业,进而加重实体经济负担。假如某一天,余额宝们有了更好投资渠道,资金很少甚至不再回流银行,则银行可使用的信贷资金将会大幅减少,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将大幅削弱。

  最后,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使银行收入大幅减少。余额宝们的高收益率来自银行协议存款,这不仅抬高了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也压缩了银行利润空间,进而影响到银行股估值,使银行股难以走强,并为做空股市提供了筹码。中金公司认为,存款从银行向互联网企业理财产品转移将迫使银行的集资成本增加,这意味着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可能最多缩窄0.15个百分点。2013年底,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68%。收益减少,本质上会影响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健经营。这是有关方面不愿看到的。

  由上可见,主张取缔余额宝们的呼声,绝非空穴来风;代表委员们主张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以及监管层启动监管政策研究制定,也非心血来潮。银行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任,事关一国经济稳定,任何创新都不能以撼动银行业根基为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创新可以,冲击金融市场不行;提高收益可以,加剧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诱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更不行。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