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近六成金融消费者可能遭侵害 智库报告呼吁加强保护

2014年03月12日 17: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近六成金融消费者可能遭侵害智库报告呼吁加强保护
    3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法研究所、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和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论坛——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消费者保护”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新网3月12日电 今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法研究所、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和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论坛——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消费者保护”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官、产、学、研四界联合主办的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主题大型研讨会,也是3月15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之前的一次重要研讨会。来自国内外金融界约2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主持。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在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建议报告》。该报告以大金融理论为背景,提出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角度入手推进金融改革,指明这是“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潮流下切实可行的路径,也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有助于我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改革方案”。

  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种金融消费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广泛,各种“宝”、“通”之类的理财产品更是借助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但与此同时,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障和风险防范却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是:1)立法保护欠缺;2)机构机制设置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3)纠纷解决机制不畅;4)公平服务不到位;5)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消费者保护问题突出;6)征信体系不健全。目前,一行三会均成立了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步入制度化轨道,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上看,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金融消费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我们尽快取得相应的成果。

  报告称,消费者保护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近六成(57.6%)金融消费者表示不知道保障网上支付安全的办法,时刻有可能遇到消费侵犯。报告还称,遇到支付不安全事件的用户中,40%有实际的资金损失。

  报告建议,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统合法体系中设立金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给受到损害的金融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针对我国国情,除了在一些条件成熟的法院内设立金融审判庭,提高法官金融专业水平之外,建议构建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统合体系,具体包括固有投诉制度统合、发展金融仲裁解决金融纠纷、导入FOS制度,分阶段分步骤实现金融纠纷处理机制的统合。

  此外,构建金融消费保护的统合法体系,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出发。纵向的统合以立法、执法、司法(包括消费者权利救济等非诉讼解决机制)为导向,包括监管机构本身的模式选择、法律的执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赔付制度、立法与执法的成本与效果的平衡等。横向的统合着眼于商品和服务的经济功能,并将之串联在一起,从市场以及金融服务的需要者的需求出发,建立一个能持续维持综合的横跨性法律规制体系。

  会上,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宣读了《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到,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首先需要通过切实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消费知识,改变不良偏好,将风险有效控制在金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之前,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消费者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自身应更加地理性和团结,发挥网民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这个互联网的特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三,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经营中进行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的义务,用普通消费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述,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的真实实现;最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期待社会力量的广泛加入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联合自律,互联网本身也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联合和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律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此外,论坛还自发组织成立了国内首次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基地、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30人论坛。本次会议由“一行三会”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提供支持,互联网金融千人会、易宝支付、国培机构共同协办。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