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耶伦暗示提前加息 人民币二季度见底?

2014年03月20日 18: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迫于记者们的“穷追猛打”,当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发布会上被问及“相当长一段时期”究竟是多长时,她终于做出界定称“可能为六个月左右”。目前美联储的加息前景已经取代了QE退出,成为市场最在乎的看点。上述表态被解读为美联储或会在2015年春季加息,早于此前预估。这会在国际市场上掀起怎样的波澜?会否加剧近期人民币的贬值态势?我国的货币政策会否面临调整?

  耶伦是口误还是信心?

  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后,一如预期地将量化宽松的月度购债力度从每月650亿美元缩减至550亿美元。

  然而,耶伦随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加息前景所做的指引令投资者感到意外。耶伦表示,不再将失业率6.5%作为升息的指引。耶伦并称,美联储承诺将在较长一段时间维持利率在超低水准不变,是指在当前资产购买计划结束后约6个月升息。

  “按照目前缩减QE规模的节奏,美联储可能在今年秋季结束购债,耶伦的表态意味着美联储首次升息时机可能提前到2015年4月,”交通银行资深外汇分析师解读认为。由于这早于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的明年年中升息,因此美元指数跳升至80点上方,创出两周来新高。

  不过也有一些分析认为,耶伦所暗示的加息时点或许只是口误,因为她此前明确提到会在2015年秋季时才加息,因此不可直接妄断。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邓维则认为,耶伦的表述并非口误而是出于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美联储加息时点主要根据美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而定,没有人比美联储主席更加了解美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邓维向记者表示,“相信这并不是口误,而是对美国经济摆脱天气因素影响的颓势之后将加速复苏充满信心的直接表述。”

  “6个月”的表态固然吸引了不少眼球,美联储“放弃6.5%的失业率加息门槛”的决定也值得琢磨。“前瞻引导一度被认为是伯南克的创新,用来稳定市场预期,”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取消挂钩的目的是把主动权留在自己手中,避免把‘后路堵死’。否则一旦失业率下降很快,市场容易产生过强的加息预期,引起动荡。”

  人民币会否“跌无止境”?

  鉴于此次美联储会议对美元指数形成支撑,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个交易日大跌109个基点,再度创下年内新低。

  中间价大幅下调进一步加重了市场看空情绪,20日人民币兑美元在即期市场跌破6.22整数关口。截至发稿时,人民币即期汇率和中间价价差贴水达到722个基点,创下2012年4月以来的最大值。

  事实上,自人民币兑美元扩大波幅至2%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连续4个交易日下挫,累计贬值幅度约为0.97%。“近2个月来,人民币几乎把过去将近一年的升值幅度都回吐掉了,后续有望迎来反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

  交易员坦言,人民币汇率波幅放宽后意味着市场规则发生改变,无论是企业、银行还是监管层都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一新政策的影响。“虽然偶有中资大行大额购汇,但是干预迹象不明显。”付鹏告诉记者,“当前人民币的价位相当敏感,这几日市场和货币当局在相互试探底线。”

  尽管央行在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时承诺,今后让市场在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央行也表示,未来仍将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避免汇率的大幅异常波动。那么人民币汇率的低点可能出现在什么水平?央行所能容忍的底线又在哪里?

  招商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判断,二季度可能出现人民币的年内低点,最低水平看在6.24,短期下跌到6.3的可能性很小。

  “央行或会允许人民币汇率有更大幅度的调整,以明确建立双边波动机制,惩治恶意套利投机。另外,人民币适度贬值顺应基本面,”中信银行资深国际金融分析师刘维明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在6.3-6.5区间都是可以接受的。

  央行二季度会否降存准?

  在市场眼中,近期人民币贬值不仅是偶然的汇率波动,也成了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下行。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周浩预计,如果我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低于7.5%,央行可能会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可能之选。

  除了来自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引发国际游资撤退,可能会对国内流动性带来短期冲击。刘维明说:“届时央行可能会采取措施,包括调降存准。但可能不会来得太快,央行需要观察各种数据。”

  市场人士还警示,伴随美联储退出QE和加息的步伐,国内货币市场或会偏紧,由此地方债问题、超日债会否重演、各种“宝”的安全性及大宗商品的融资链条等多方面风险值得关注。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