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监管细则年内难出台 规范P2P面临三大难题

2014年04月11日 09:0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专家表示,对于已经“疯长”多年的P2P行业,年内出台监管细则还有一定难度,因为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包括对行业标准化的制定短期内很难达成共识。另外,监管细则要保证适用性,这也有大量工作要做。

  记者杜金P2P监管主体最终尘埃落地,4月8日,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按照国务院最近的决定,由银监会牵头来承担对P2P监管的研究,相关工作才刚刚开始。

  这也是银监会官方首次对P2P行业监管归属问题作出的回应。

  此前有消息称,P2P业务被视为类信贷业务,监管将归口银监会。虽然监管层并未明确说明,但从种种迹象来看,P2P业务未来将由银监会监管已基本确定,这也意味着这项发展迅猛的新兴融资业务或将告别“野蛮”生长的年代。

  细则年内或难出台

  在监管空白之下,P2P行业在我国经历了“野蛮”生长。4月9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至少有238家活跃的P2P借贷平台,整体数量在700家到800家之间,成交金额超过1000亿元。

  不少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从目前来看,银监会对P2P的监管很可能是细则管理,明确“合规”和“违规”界限,不会采取牌照准入制度。

  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监管细则估计将从几个方面来规范:一是错配问题,期限不能错配;二是要回归撮合业务;三是不能建资金池;四是不能非法吸储,不能进行自融和担保。”

  “目前,国内P2P平台公司的形式已非常多元化,不仅仅是做信息中介,有的已进入到担保业务,有的是债权转让模式,还有一些非正规公司做的是民间融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部主任杨涛表示,监管规则确定之前,需要对P2P平台公司类型进行梳理。

  实际上,对于已经“疯长”多年的P2P行业的监管,梳理只是大量工作的一部分。阎庆民表示,相关工作才刚刚开始。专家和业内人士也对细则年内出台不抱乐观态度。“现在来看,细则年内出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包括对行业标准化的制定,短期内很难达成共识。”杨涛认为。王思聪也表示,制定的细则要保证适用性,面临大量工作,“预计没有想象那么快”。

  “P2P的现状决定了它将面临监管难题。”赛迪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创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江晶晶表示:“未来对P2P的监管还要依托于以下三个问题的解决: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P2P自身业务的明晰定位、P2P业务范围的厘清与规范,然后才能进一步制定监管法规与细则。”

  异化的P2P

  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一直是P2P借贷平台最大的软肋。据有关媒体的不完全统计,去年出现倒闭、提现困难等各种问题的P2P平台总共有75家,而今年一季度仍有近17家出现问题,几乎每10家就有1家出问题。

  “事实上,P2P是个仿的不太像的‘舶来品’。”江晶晶对记者表示,P2P作为平台来说,本身不生产金融产品,不是风险的承担方。

  有研究认为,P2P行业的不少创新模式偏离了P2P的本质,国内P2P逐步拓展为线上线下模式的同步发展、充当专业贷款人、进行债权转让和发展证券化产品等。“不发牌照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定位不清晰,这种情况下很难进行一个标准的牌照准入。”杨涛说。

  偏离正常轨道的模式创新,再加上缺乏统一的P2P行业标准,征信制度尚不完善,使得P2P的风控难以做到准确而有效率。

  “当前P2P面向小微群体的融资业务定位与面临的风险敞口不匹配,因此,不得不重新评估P2P的发展模式。”江晶晶表示。

  “无论是哪种模式,最后还是要先练‘内功’,把自身风控质量和产业服务做好,这样才能得到认可。”王思聪说。

  以监管促发展

  不止是P2P平台,对于国内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都面临着如何有序健康发展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涉及不同形式,处理创新和风险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但创新和风险之间的跷跷板效应一直存在。”杨涛表示,从这段时间来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要素稍微抬高了一点。

  监管层已多次表达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度,阎庆民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适度,制定基本规则,避免不公平、不平等竞争。

  在鼓励发展的前提下,前述《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中一句话同样表达了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理念:“不能因为发展不成熟就采取自由放任的监管理念,应该以监管促发展。”

  如何让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形式“归位”,阎庆民提出,对互联网金融要分类监管,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协同监管,减少监管套利;创新监管,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监管有效性。

  在业内专家看来,分类监管之下,对比较成熟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互联网金融形态监管力度会更高;对于一些刚刚出现、规模不大的业务会给予更多发展空间,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发展行业自律。“互联网金融总体上是一种创新,推动了金融发展,完善监管将对行业发展很有利。”江晶晶说。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