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P2P风险事件集中爆发 互联网大佬“仗势”入局

2014年04月26日 10:10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百度携手宜信推出“免息贷款月”,新浪联手点融网涉足P2P理财

  继中欧温顿、中宝投资曝出涉嫌诈骗案件之后,旺旺贷老板又卷款跑路,至今事件没有任何进展,投资者维权步履艰难。

  然而,步入多事之秋的P2P行业却让互联网大佬们看到了“商机”。4月10日,百度启动“金融财富”平台,携手宜信推出“免息贷款月”。4月22日,新浪正式发布“微财富”平台,将与安邦保险、点融网等合作,为新浪和微博用户定制保险和P2P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达12%左右。

  “虽然P2P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其迅猛发展让市场中任何一方都不容小觑。继银行业的招商银行率先杀入网贷市场后,此番百度的加入也将使互联网巨头与银行交锋的战场,从理财产品市场拓展到网贷市场。互联网大佬涉足P2P行业的底气就是其拥有的大数据。”有资深行业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大数据掘金P2P

  打造最具“杀伤力”模式

  目前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巨头间的角逐也愈演愈烈。纵观互联网金融的众多实践者, “BAT三巨头”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在市场中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手法让人目不暇接。继三月份阿里论战“四大行”后,百度就将触角伸向了P2P平台。

  实际上,随着去年10月百度金融理财平台高调上线,百度对互联网金融的野心就已经显露。4月10日,百度正式启动其大金融战略的另一驾马车百度“金融财富”平台,并联合P2P公司宜信共同推出“免息贷款月”。由此,坐拥中国最大搜索入口的百度,将布局互联网金融的第二场战火“烧向”网贷市场。

  据了解,此次与百度的合作探索,宜信启用了旗下互联网金融重要的创新战略项目宜人贷。此项目能够根据不同贷款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满足于适合更多细分应用场景的贷款产品,将帮助百度进一步把自身平台上汇集的大量搜索流量变现,缩短用户的贷款路径。

  作为一家P2P平台的宜信,自2006年成立以来,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全国协同服务网络。 宜人贷项目负责人介绍,双方联手合作的宜人贷项目,主打低门槛与快捷。在“免息贷款月”期间,用户通过百度财富平台成功申请宜信的宜人贷借款,就有机会获得免息优惠。

  百度金融财富平台定位于金融垂直搜索,而“搜索+金融”也正是百度在互联网金融市场最具“杀伤力”的模式。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服务大规模、小额度的屌丝用户,P2P平台与大数据结合最有效率。百度覆盖了中国5.91亿网民中的95%,整合这些搜索的信息数据,这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此次百度拉来重量级合作伙伴宜信展开深度合作,将让双方各自拥有的“搜索流量数据+信用数据”的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发挥,这将是一次大数据融合与创新性变革的开端。“对于百度来说,看重的正是宜信基于信用数据挖掘以及精准的信用风险控制能力。下一步双方还将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实现金融产品个性化定制方面的更多尝试与探索。”百度金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信用数据和风险管控

  成为P2P模式的核心

  不容否认的是,风险管控及征信数据已成为P2P平台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风险的识别与有效把控也是P2P平台核心所在。目前P2P行业内很多风险事件发生,主要源于企业不具备风控的能力,或者高估了自身的风控能力。对P2P行业而言,风控至关重要,风险失控不仅会危及企业自身,甚至还会引发金融、社会的系列反应。

  此外, P2P平台本质上是将闲散的小额度资金与有资金需求人群对接。P2P正是通过嫁接“信用”而直接衍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因而信用就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如何让用户信得过,让监管部门信得过,是摆在P2P平台当前一道必须逾越的鸿沟,而搭建起这道鸿沟的桥梁就是“信用”。

  来自央行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已为全国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目前中国在信用信息方面极度缺失。”宜信CEO唐宁坦言,“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获取信用数据,也希望能把我们生成的数据反馈给他们。”业内人士指出,“P2P平台在风险防范与信用评估方面已逐步开始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用户消费习惯、身份特征等信息可以对用户信用重新认定,这种认定要精准的多。互联网金融结合大数据的模式将会在未来中国征信体系的建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6年成立至今所积累的信用数据正是宜信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目前宜信已拥有海量的用户信用数据库,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能够有效掌握用户的信用状况、消费能力、偿债能力等。唐宁认为,“我们积累的百万高成长性人群的信用数据,也为我们持续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记者 吕 东)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