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风险农信社改制需内化外促

2014年05月06日 10:04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高风险农信社重组改制和风险处置,事关国家普惠金融政策落地、“三农”发展和县域经济大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困难很大,任务艰巨,需多方努力。

  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高风险农信社改制进程:一是不良贷款处置难。以山西省为例,截至今年3月末,山西省35家高风险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于全省农合机构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较改制农商行5%的准入要求高18个百分点;二是股金特别是法人股募集难。当前山西省主导产业市场低迷,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不佳,有实力、愿入股的优质企业稀缺,以农业为主、工业欠发达地区募集资金更加困难;三是房屋产权确权难。历史上基层农信社房屋产权不清晰,并多次变更,时间跨度长,确权难度大,进展缓慢;四是部分营业税尚未返还到位。按照山西省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农信社3%的营业税实行先征后返,由各级财政列支。目前部分基层财政应返税款尚未返还入账。

  突破困境、推进高风险农村信用社重组改制工作,应将支持“突变式”重组改制与“渐进式”自我发展消化并举,内化外促。

  一方面需要强化监管引导考核,加大高风险社处置的压力。将高风险社风险处置工作纳入省联社及其市办事处、市联社履职评价内容,督促其强化对农合机构主要监管指标和达标机构比例的“二维考核”;另一方面,则需要分类实行差异化政策,增强高风险机构改制的动力。按照“分类指导、扶优限劣”的原则,给经营良好的已改制农商行以监管激励政策,指导省联社实施分类行业管理,激发高风险机构改制的动力。

  此外,还应积极沟通协调,创优农信社改革改制环境。包括争取当地政府出台推动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处置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在风险处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如在山西,通过提早介入辅导,全程参与把关,实施“引民资自主改、好帮差挂钩改、强带弱捆绑改、多拖一联助改”四种改制模式,取得良好效果。自2012年12月26日长治市潞城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至今,已启动19家农信社改制,处置不良资产137亿元,其中,组建13家农村商业银行,化解10家高风险农信社,处置不良资产80亿元。2014年3月末,完成风险处置的10家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2.2%,较改制前实现了质的飞跃。

  (作者为山西银监局局长)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