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进一步收紧 监管趋紧

2014年05月07日 10:4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4月28日,北京银监局向管辖内的多家银行发布了《北京银监局关于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的通知》,提示各银行要注意相关风险,并要求原则上个人消费贷款发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期限为10年以内。

  上述通知也被看做是去年12月份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的通知》在北京的落地。

  据记者了解,虽然其他地区目前没有单独针对个人消费贷款的监管通知出台,但是部分省份银监局曾下发了关于加强贷款风险提示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注意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风险。部分银行早在去年就已经收紧了个人消费贷款,某大行北京分行去年就已经规定了最高100万元的限额和最长10年的期限。

  种种迹象表明,在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个人消费贷款用途错配积聚的风险隐患日益凸显,监管部门规范个人消费贷贷前审查、贷后管理,严控风险的力度再次加强。

  管理存漏洞贷款用途错配

  “个人消费贷款‘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很多。”某国有银行个金部人士告诉记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之前这方面的管理不是很规范,存在漏洞。

  根据个人消费贷的性质,它必须是“专款专用”。银监会明确规定,个人消费贷款“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等消费领域”,但此前由于银行消费贷贷前审查不严、中介公司从中牵线搭桥、装修公司暗中帮忙,消费贷“挪作他用”已成为普遍现象。

  上述北京银监局的通知称,由于贷款调查失职、审批过于宽松、贷后管理失效、员工行为管理不严等问题,使得贷款被挪用于股市投资、购买住房、生产经营等方面。

  比如在房地产市场中常见的消费贷和商贷捆绑“4+3”贷款业务,就是将个人消费贷款变成为房贷。

  “个人消费贷款的违规挪用主要集中在受托支持贷款。”该个金部人士告诉记者,受托支付是将贷款直接付给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按照银监会2009年颁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30万元以上的个贷必须采取银行受托支付,30万元以下小额可以采用自主支付。

  “受托支付需要贷款用途证明材料。”个金部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没有规定什么可以作为贷款用途证明材料,各家银行可以自主操作。不少收据和交易合同就被作为证明,但是收据和合同很容易造假———这也是为什么贷款中介公司很火,因为它可以协助将这些材料都备齐,即使检查的话也很不好查。”

  监管加强余额降低而消费贷用途错配导致银行潜在的风险隐患增加。从去年上市银行年报来看,个人贷款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同比均有所上升。工行去年末个人贷款不良率为0.75%,2012年同期为0.59%,上升了0.16个百分点,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余额上升是主要原因之一。建行去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不良余额为7.8亿元,同比增加0.4亿元,不良率也上升0.17个百分点至1.09%。

  也正基于此,“95号文”特别强调,应“多方查证贷款用途的真实性”:从交易价格、借款人消费需求、消费意愿等维度对消费贷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

  而央行和银监会早在2010年就曾发布《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但是,消费贷用途错配的情况并不见减少。在去年“国五条”实施时,由于银行房贷业务收紧,市场就再现消费贷款用做购房款的情况。

  “不少银行其实也就是做到形式上合规,尤其是一些小银行。”上述个金部人士表示,毕竟这一块目前管理细则还不是很完善。

  针对屡禁不止的情况,去年底,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的通知》就严格提出,不得将贷款调查的全部事项委托第三方完成,综合消费贷款不得用于投资,对住房按揭贷款和综合消费贷款实行分类管理,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监控贷款用途。

  而从去年开始,监管部门要求各地加强对消费贷款现场检查力度的任务,对综合消费贷款中大额、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的商业银行要重点关注。

  去年年报数据显示,在规范重拳之下,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出现下降。建行去年消费贷同比下降90.66亿元、工行下降104.73亿元。主要原因均是加强贷款风险控制、调整贷款产品结构所致。

  提高违规成本规范消费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贷款此前被挪用主要原因还是规避贷后监测很容易。“比如贷款支付后,由中介公司取现,再存入别家银行的银行卡中,放贷银行就无法监测资金流向了。”有业内人士说。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此前缺少相关规定,导致违规成本低。

  “虚开收据和合同不用缴税。如果要求必须用正式的销售发票来作为证明材料的话。对于中介公司而言,就将付出一大笔费用。”该个金部人士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中介公司通过开假合同和收据,一般会收取1.2%~3%的费用。开发票要缴税,首先是营业税,签合同的印花税,再加上企业所得税,成本很可能达到7.5%以上,“这个钱当然会转嫁到借款人身上,这样成本就增加不少。”

  据记者了解,实际上去年以来,不少银行已经加强了个人消费贷款的贷前审核,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媒体报道,目前不少贷款中介已经表示无法继续操作将个人消费贷用于购房。

  业内专家表示,基于防范风险和促进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思路,监管层多次鼓励对改善民生、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等方面的贷款投放,希望消费贷款是“小额短期”,而非目前的大额长期。“如果北京地区限额的效果好,别的地区也有可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上述个金部人士判断。杜金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