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监管与合作:促使互联网金融发展成熟

2014年05月12日 09:21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行业,互联网金融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发展可能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同时,每个人又都在主动或被动地与互联网金融绑上了关系,理财、存款甚至是衣食住行,都逐渐与之相连。5月10日举办的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再次将这一话题呈现在人们面前。来自监管层、银行业、互联网公司的业内人士汇聚一堂,从各自制高点洞察整个行业的前身今世及未来走向,并对有关互联网金融行业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自从互联网金融诞生之日,监管政策的制定就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监管层的每一次发声都会在业内引发一轮热议和思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作为第一个主题演讲者,首先肯定了互联网的巨大影响,认为其与金融的嫁接产生了很多积极效应。对于互联网金融今后怎样才能走得更好、更稳,樊爽文表示,金融的生死存亡会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或者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稳定,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各个国家对金融的监管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所以,从事金融活动还是应该多一些审慎稳健,金融创新也必须以依法守规为前提。在进一步谈到监管的原则与方向时,樊爽文说,一是金融监管体制、理念和监管的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功能监管应该势在必行。二是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消费者群体的扩大,风险形成和传递的速度也大大加快,风险管理更加复杂。所以,对金融监管来讲,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不是放松。三是在金融领域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这种监管方式,弊大于利。四是同一个市场同类的业务应当保持监管的一致性。如果在一个市场上一个主体在做同样业务时因种种原因需要享受一些豁免的话,相应地就必须接受一定的制约。

  中国银监会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肯定了上述观点,并从支付清算、信贷等具体业务方面详述互联网金融的风控难点。他指出,互联网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降低了服务的成本,缩短了服务的时间等,但并没有改变银行的本质内容。所以,对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的一些风险依然不能忽视,甚至要更加重视。王科进以支付结算为例,强调效率和安全如何平衡。在此基础上,他希望,不管是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还是广大的消费者、投资者,都能够去理解政策法规和措施出台的初衷与意义,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发展,也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有不少人对监管层制定的互联网金融规则不甚理解,但LendingClub联合创始人SoulHTITE在谈到作为一家国际先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功秘诀时,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LendingClub总是走在监管规则前沿,总是深信这个业务没有足够好的监管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他们都希望能够有好的监管规则,颁发P2P许可证,促进行业稳定发展。

  除监管问题外,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如何互利互惠方面,樊爽文在演讲中指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不是对立关系,“没有革命、没有颠覆,只有融合和渐进式变革”,是他对此的中肯评价。作为传统金融的代表人,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和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都表示,银行很早开始就运用互联网做金融。樊大志更是从数据和经验分析印证了中国银行业始终是先进科技的应用者和推动者,也是受益者。马蔚华说:“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我认为,他们最本质的关系应该叫优势互动,相辅相成;他们有挑战,这个挑战对双方进一步改革发展有利。”不过两人都表示,银行应该以一种开放心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尊重这种跨界思维,更加注意把握安全与效率的平衡。也要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例如在与客户的连接、改变传统金融的消费方式、开放式交流等方面,互联网金融都为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一些启发。

  作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另一方,也是被不少人喻为“搅局者”的互联网企业,腾讯财付通总经理赖志明谈到,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金融上保持的是一种开放定位。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是一种共赢模式,银行有资金、风控的优势,值得互联网公司学习借鉴。目前,在腾讯的开放平台上,就已经将银行网点放在微信上。第一家开通微信银行的招商银行短期内就获得上千万级别的用户,这更说明了只有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携手合作,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如今,金融业已不再是过去只要有物理网点就能为消费者、投资者服务的中介,伴随着这场革新,金融业已经开始转变。而金融业的未来也毫无疑问地会遇到更多冲击;对金融业的思考也依然不会停止。不过,无论金融的外延如何变化,金融作为经济“血脉”的本质不会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应该改变。当然,对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来说,是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值得行业内每个人去反思和深入探讨。张末冬翟宽宽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