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同业监管剑指表内非标业务 对中小银行影响不一

2014年05月20日 14:0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5月1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同日,作为该《通知》的配套性政策文件,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银行同业业务。

  记者采访多家中小银行了解到,《通知》的下发对已逐步调整同业资产配置、压缩同业业务规模的银行来说影响较小,而同业资金占比较高的城商行恐将受到较大冲击。

  剑指表内非标业务

  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内非标业务迅速扩张,尤其是买入返售类的非标业务增加明显,这导致了货币和信用的扩张脱离监管,造成监管套利行为。虽然非标业务存在诸多风险,但超高的收益率还是让银行“欲罢不能”。

  “由于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希望维持利润高增长格局,倾向于多配置高收益资产来匹配高成本负债。而非标融资主体一般通过贷款或发债等正常渠道较难融资,主要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企业给予的收益率较高,正好满足了银行成本抬升后对高收益产品的需求。”某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非标业务大部分都依赖于银行的信用支撑,如果不能进行显性或者隐性的担保,没有银行信用的明显支撑,非标业务难以大规模扩张。”

  “未来银行非标资产的总量将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同业业务将在更大程度上回归资金业务的本质,而非如目前更多地向类信贷业务发展。当然,银行资产的收益率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华泰证券分析师郭春燕告诉记者。

  对中小银行影响不一

  《通知》的下发对中小银行的利润及经营将产生何种影响?

  “这将对目前同业资金占比较高的部分城商行形成较大影响。从近年情况来看,部分城商行由于客户基础薄弱,吸收存款能力差,加之急于‘弯道超车’,往往在同业业务上表现十分激进,依靠同业资金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同业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大,潜在风险不可小视。”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杨驰认为。

  以天津银行为例,该行2013年总资产为4056.87亿元,同比增长34.06%;实现净利润34.35亿元,同比增长30.14%。但靓丽业绩的背后,是该行同业业务的大幅增加。天津银行2013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718.93亿元,较2012年的95.82亿元增长650.29%。

  “监管政策一旦收紧,城商行的同业业务规模将出现较大程度的收缩,进而导致城商行资产负债规模大幅缩水。”一位银行业分析师直言。

  事实上,自去年《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及监管部门不断警示同业业务风险以来,不少银行都在逐步调整同业业务结构,压缩同业业务规模。

  “从业务规模看,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招行同业资产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仅为13.76%,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20.4%,在股份制银行中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该项政策对招行整体经营的影响较小。”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假定新规出台后,银行将同业非标全部清理并部分转为投资非标,并保持资本水平不下降,以2013年数据静态测算,上市银行中,对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利润的影响约为8.2%、7.0%与5.8%;对民生银行、南京银行、招行的影响约为2.2%、2.0%与1.8%,对其他银行的影响较小。但若银行能够容忍资本水平的一定下降,则实际影响会更小。”东方证券分析师王轶认为。

  推进资产证券化是方向

  监管部门在堵住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

  “银监会加强监管,不符合信贷流向政策的债权资产、某些行业在银行体系过于集中的债权资产最终需要清算。

  未来中国城镇化继续推进,地方政府仍有较大的融资需求,如何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分散风险,大方向是资产证券化。”海通证券分析师姜涛表示。

  “《通知》提出发展资产证券化、同业存单等,是努力把非标往标准化转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标准化的市场定价更加透明,风险交易的缓解也看得更加清楚。

  招行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未来将完善同业业务治理体系,探索对同业业务实施专营部门制,加大同业业务的结构调整。在夯实传统同业融资业务的同时,规范发展同业投资业务,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在守法合规前提下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持续提升同业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同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