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定向降准治标 全面改革治本

2014年06月04日 10: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任晓

  作为数量工具,定向降准使用范围不可能无限扩大,效用也不可高估。当前无论是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还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定向降准都只能治标,治本还需全面改革。

  当实体经济资金出现短缺,融资成本升高,市场首先期盼的就是放松货币政策。按照央行统计口径,2013年银行融资成本为7.12%,信托融资成本至少在10%以上,委托贷款和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分别在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以上。如果企业被迫通过这些中间环节融资,成本非常高。今年以来,融资成本仍居高难下。

  “定向降准”意在直接对接实体经济,避免全面货币放松形成“水漫金山”之势。然而,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定向降准又是数量工具,调结构作用有限。在银行实际操作中,不能确保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定向降准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精准“放水”的效果。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难集中体现为结构性问题。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还需大力推进多项改革。

  具体到金融领域,首先,要打破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的“神话”,约束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降低资金价格不敏感行业的资金需求。

  其次,取消部分金融行业制度红利,压缩实体经济融资链条,加大对同业业务整治力度,压缩由银行兜底的项目绕道信托、证券、基金等通道中间环节。

  第三,提高银行放贷能力,并提高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积极性。强调新资本协议中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四大监管指标的作用,淡化甚至取消信贷额度和贷存比等传统监管指标。

  第四,发挥央行金融市场稳定作用,加强对流动性前瞻性预判,提高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常设借贷便利运用的频率和灵活性,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此外,当前间接融资比重偏高,导致融资成本畸高,扭曲金融体系进而扭曲实体经济。应加大力气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推动股市、债市发挥融资功能向实体经济输血,打通“血脉”。

  除金融领域改革与制度完善,非金融领域改革更为迫切。

  一方面,地方债务规模庞大、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多年积累的房地产泡沫问题没有解决,大批对资金不敏感、投资回报率低的“僵尸企业”和项目没有“市场出清”,挤占资金来源,推高全社会融资成本,导致货币政策效果有限:货币放松利率也难以下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仍难缓解。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有很强的影响力,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着土地、矿产等要素价格,控制着税收、收费、准入等对经济和金融活动有着绝对影响力的多种要素。因此,它能将要素价格压至均衡价格之下,能将利率压至自然利率之下,从而改变微观投资回报。

  因此,必须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快财政改革,否则金融改革难以深入。金融是整个要素配置中的核心要素,但唯有非金融领域改革配合到位,才能发挥金融核心作用。

  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并非是货币紧缩的结果,而是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治本之策,是对采取多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战略性调整,对高度扭曲的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改革。宏观调控应通过简政放权、改革创新,释放制度红利,给企业松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