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期指持仓再创新高 短期有望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2014年06月16日 15: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持仓接近18万手,市场走势估计马上要见分晓了。”一位市场人士谈及6月13日的期指持仓量时说到。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盘中,股指期货四个合约的总持仓量一度探至19万手以上的天量。截至收盘,四合约总持仓量为177970手,虽未突破18万手,但仍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盘面上看,上周五,沪深300指数出现了增量上涨,全日成交额达517.66亿元,当日上涨了1.06%。而当日期指持仓量延续5月以来的增仓态势,增至近18万手,创历史新高,期指四合约悉数上涨,主力合约IF1406日涨幅为1.25%。在上涨同时,持仓量创新高,或许意味着,多空双方已经从观望中走出,形成了各自对后市的判断,短期多方力量占优,短期期指有望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仓位魔咒”是否存在

  5月以来,持仓量成为期指市场的一大亮点。在此之前,13万手被认为是期指持仓量的高位,达到这一仓位时,股指期货经常出现下跌行情,这在2013年的三次关键性行情中表现尤其明显,而这也使得市场一度出现了“仓位魔咒”的说法。

  然而,今年5月份起,期指持仓量激增,14万、15万、16万、17万手等整数关口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被迅速攻破,当前仓位已直逼18万手,可谓阶段天量。可是,这段时间内,股指期货各合约均处于横盘整理态势,并未出现下跌。

  难道是“仓位魔咒”失效了吗?对此,华泰长城期货研究员张萌指出,仓位的指示意义并没有消失。根据以往经验,持仓达到高点时往往会引发价格的快速变化,只是“高点”的界定需要结合当前的基本面来做判断。实际上,市场看似平静,但居高不下的持仓量意味着平静背后巨大的风险,一旦趋势形成,输的一方恐慌性离场必然会导致指数出现剧烈变动。

  首创期货研究员于海霞也指出,资金是有成本的,指数长时间横盘,对资金而言是一种消耗,随着持仓量增加,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在增加,一旦市场给出信号,可能会出现一波单边走势。

  张萌认为,多空双方不断增兵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当前,总持仓量激增的同时,持仓前20席位的净空单量在近两个月也不断刷新高点,这反映了空方的增仓力量集中在主力席位。以券商系期货公司为代表的主力席位主要是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最近两个月股指低位盘整,迟迟没有展开趋势行情,增加了大资金的避险需求,因此空头持仓量显著增加。而多头方面,支撑其持仓增加的逻辑主要是“政策底”预期,近期频频出台的刺激政策和定向降准,以及经济基本面出现企稳迹象,都令多头对未来充满信心。

  至于多空博弈何时能见分晓,“这主要看未来消息面能否出现明显信号,二季度经济数据及房地产表现是关键。”张萌说。

  市场氛围趋暖

  当前,期指走势似乎有趋暖的迹象。6月13日,期指放量上涨,主力合约IF1406收出一根中阳线,报收于2177.2点,一举站稳60日均线。在10日和13日两根中阳线的支撑下,期指在本周出现上行迹象。相比于6月6日收盘时的2125.6点,主力合约IF1406在上周共上涨了约2.43%。由于表现强于现指,期指四合约中IF1406、IF1409和IF1412均已处于升水状态,其中远月合约升水幅度最大,预示后市向好。

  对于后市表现,张萌认为,从多空日内操作来看,多方更加积极,日内频频发起上攻,上周的放量上涨后指数成功突破2160点这一多方心理压力位,如果下周指数能有效站上2200点,短期或将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瑞达期货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消息面上,国家高层领导近期出访英国和希腊,金融、能源等领域合作或有较大突破,高铁、核电、跨境电商、金融等行业迎来利好预期;流动性方面,数据显示5月信贷回升,M2上行,流动性相对宽松,市场氛围偏暖。

  而于海霞指出,不确定性和利空因素同样不应忽略。虽然5月份的PMI等数据显示经济有一定企稳迹象,但新股发行重启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特别是近期过会企业即将上市交易,市场如何反应需要关注。另外,地方债问题、房地产问题也可能是潜在的利空因素。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