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给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一举多得 促信用环境优化

2014年06月23日 11:3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如果对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做好,那么,真正的投资环境评价标准也就出来了。想一想,一个信用环境好的地方,投资环境是不可能差的。所以,如何强化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地方政府确立信用意识,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据媒体报道,日前,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信用评级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将重点从经济运行、财政收支、债务等方面对地方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特别是债务,内容非常具体,包括债务余额、举债主体、资金来源、期限结构、资金投向、当年举债偿还情况、未来偿债计划、控制债务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方面拟采取的措施等多个方面。

  给地方政府进行信用评级,这在以前还不太多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管理层正在积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完善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与约束机制,以此来推动地方政府更好地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履行职能、规范行为、增强信用意识。

  事实也是如此,在市场经济下,如果政府都没有信用意识、信用观念,还如何打造诚信社会、建设诚信体系呢,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呢?而没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想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可能也是一句空话。譬如假冒伪劣,又譬如食品安全等等,说到底,都是社会信用缺失的表现。

  现在的问题是,在社会信用建设方面,原本应当提供示范标本作用的地方政府,反而成为了这项工作的阻力和障碍。因为,按照目前地方政府的运行方式和管理行为,在很多方面都是不讲信用或信用观念不强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地方政府负债。想一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政府负债就翻了一番,很多地方就已经远超财政收入了。而这些负债,又没有具体的偿还方式,也没有偿还资金来源,还可能有信用吗?

  虽然按照目前的政府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地方政府会不惜一切代价地确保政府负债不出现风险,但是,所谓的化解风险措施,绝大多数都不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是将风险进一步积聚和积累,并在风险到达爆发点时,逼迫中央和百姓买单。否则,就会立即出现爆发强大的政府信用危机和经济金融危机。

  我们并不认为政府不能负债,前提是负债的方式必须科学,规模必须控制,特别是偿还债务的资金必须落实。否则,就是不讲信用。

  也正是因为地方政府在负债方面的缺乏理智,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偿还风险,给未来发展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信用失控现象,形成了社会信用失控链。具体表现为,多数政府工程都是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的,是施工单位垫支的。当工程完工以后,由于政府资金不能足额到位,于是,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就不能到位,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到不了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工人也就拿不到工资,那么,各种信访案件也就大幅度上升。为什么每当春节到来的时候,中央就要专门下发文件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工程所致。

  实际上,债务只是地方政府信用意识不强的一种表现。在其他方面,失信的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如对群众的承诺不兑现,对上级的承诺不落实,对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承担等。为什么李克强总理要“拍桌子”批评地方政府不认真落实微刺激政策,为什么国务院要专门下发通知督查政策的落实情况,说到底不还是一些地方信用意识不强的表现,是表面一套、背后是另一套。

  现在,管理层终于意识到政府信用的重要,并提出对地方政府进行信用评级的要求。同时,将债务作为信用评级的最主要考量指标。问题在于,从目前的信用评级体系和目标来看,可能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评级的范围还太窄,主要是针对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发放而建立的。因此,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可能不会太强;另一方面,由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对地方政府进行信用评级,其影响力和效率不会太高。像政府信用评级这样的事,应当由国务院直接出台办法和措施,并将评级范围扩大到银行贷款、其他融资、对老百姓的承诺、对中央决策的落实、司法环境等。而且,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信用评级的具体标准和条件。一旦评级结果出来,还要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听取社会各方面的反映,防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要知道,在各项评比过程中,几乎没有一项没有出现过弄虚作假的现象。如果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也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对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是相当不利的,对市场秩序的完善也是极为不利的。

  眼下,地方都在强调投资环境,并将给予投资者多少优惠政策作为最好的投资环境。事实上,如果对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做好,那么,真正的投资环境评价标准也就出来了。想一想,一个信用环境好的地方,一个讲信用的政府,是不可能投资环境差的。所以,如何强化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地方政府确立信用意识,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地方政府的信用问题,也曾经有机构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过评级。从总体上讲,对地方负债是偏负面的,是不利于地方政府形象的。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评级,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可能会避免被动评级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冲击。

  所以,希望有关方面积极配合,在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方面能够下更多的功夫,对地方的信用环境进行科学评价、合理分析,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信用环境的优化。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