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峻 长效问责机制亟需建立

2014年06月24日 14: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Wind数据显示,从2013年6月23日至今年6月23日,城投债余额高达32,853.47亿元。此前有消息称,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增速回落以及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调整迹象日趋明显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趋严峻,今明两年即将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将高达4.2万亿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广发证券研究指出,地方债务将于2014-2015年进入集中偿还期,从负债率、逾期率等指标来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依然要警惕个别地区及行业存在的风险。严控债务规模和风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问责机制等,都应成为地方政府努力实施的对策。

  化解债务压力较大

  据报道,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2014年全国财政科研工作会上提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压力较大。今年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

  王保安介绍,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性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按目前情况测算,2015年-2017年偿债比重分别为17.06%、11.58%和7.79%。且债务利息负担重,例如2012年借助企业信用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等融资年化利率达8%,通过“影子银行”等融资成本更高,如信托融资的年化成本大多在10%以上(最高24.4%),政府回购融资年化综合成本大多在20%以上(最高42.4%)。

  另一方面,化解债务压力较大。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不规范,多头举债,举借主体多达15.4万家,涉及省、市、县、乡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和一些国有企业;举债方式过多过滥,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信托、回购等30余种。

  广发证券的研报指出,审计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来源有一半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一旦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债务本息,将会影响当地融资平台甚至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继而影响当地投资信用环境,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银行业的坏账风险。

  广发证券分析认为,当出现以下风险触发条件,可能爆发地方债务风险,包括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项目缺乏现金创造能力;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不足以覆盖当年偿债总额,产生流动性风险。

  地方政府应加强防控

  广发证券分析认为,参考IMF确定的债务率控制标准参考值为90%-150%,我国2014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率(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综合财力的比例)约为108.60%,趋势上升但处于控制区间之内。从我国各省市情况看,2012年债务率最高的云南省达到91%,进入控制区间的下限。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仍需防范债务率较高和债务率增速较快的地区。

  对于目前试点的自发自还地方债,尽管试点要求了自发自还地方债进行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但不少机构仍对其效果持谨慎态度。

  第一创业分析认为,此次的评级要求,只涉及债项的综合性评级,没有涉及到主体的信用评级。但是债项本来就与主体密切相关,回避主体评级并没有解决评级内生的矛盾。即使财政部指出,试点地区地方债信用评级等级划分为三等九级,但事实上,最终看到的信用评级符号将在有限的范围内。

  在应对手段上,广发证券建议,短期内地方政府可依靠债务展期、重组、优质资产注入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度过危急时期。但从长期来看,地方政府依然需要加强自身防控。其中,严控债务规模和风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问责机制都成为地方政府努力实施的对策。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