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理财有喜忧回归资管是正道

2014年07月07日 08:5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面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导致金融脱媒提速,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由资金提供型银行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着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专家表示,在如何提高资产管理业务投资管理能力上,商业银行应逐步从其熟悉的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延伸至市场风险管理领域,从传统经营领域逐步延伸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及另类资产投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开发设计自己的非标准化风险管理工具,掌握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其他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孟扬从2004年首款银行理财产品面世至今,银行理财市场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十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理财很好地契合了宏观经济的变迁、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以及客户旺盛的财富管理需求,所以一经问世,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无论是理财产品种类还是理财产品规模,均出现了井喷式发展,成为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以及“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信托、基金、券商、保险等更多的参与者进入银行理财市场固有的领域,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转型,回归资产管理本质成为银行理财产品和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井喷

  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表示,截至2014年4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理财产品品种将近5万个。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为社会创造了4500亿元的收益。

  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体系已较齐备,涵盖了保本和非保本、本币与外币、不同期限及不同投资市场的理财产品。在产品类型方面,包括了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和时间期限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基于市场定价的“类货币市场基金”和“类债券市场基金”产品、FOF等权益类理财产品、QDII类理财业务等等。此外,商业银行继续优化结构化产品的设计,从挂钩标的到产品结构,不断推陈出新,既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又结合自身优势,提高拆分平盘和产品报价的水平,逐步摆脱“拿来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各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中,类存款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一直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他类型产品份额相对较小。

  经历数年发展,银行理财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运行特点。但是,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产品通常没有单独的资金清算账户和资产托管账户,代客与自营之间以及产品与产品之间的隔离仅仅是账务上的形式隔离。此外,在投资管理上银行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投资范围包括标准化以及非标准化投资工具,但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够规范和透明。

  另外,由于缺乏独立市场交易主体地位,银行理财多借助信托、券商资管专户、第三方交易平台等通道进行投资交易。其中,大量银行理财投资借道信托计划和券商定向资管等通道,且随着相关监管法规的细化,通道设计更加复杂,中间环节进一步增加。投资端组合化投资的趋势进一步确立,投资项目和产品之间一对一匹配的产品数量和规模较小。

  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面临经济环境、政策变化以及自身发展问题等因素带来的压力,银行理财发展瓶颈凸显,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运行、风险管理等方面。

  一方面,从产品本身而言,最明显的一点是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创新不足。近年来,尽管各家银行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理财品牌,但涉及的投资组合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呈现一种“羊群现象”,资本市场好,人民币理财产品就“蜂拥”打新股,今年资本市场走低,理财产品又“蜂拥”投向债券票据产品,期限长的不好卖就纷纷改成短期。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同质化严重。

  另一方面,尽管从总体上看,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可控,但是一些重要环节和领域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不明确、期限错配、资金池产品的安全性和透明度较低,表外业务风险向表内传导等方面。

  “‘资金池’模式最受诟病的问题在于产品不能以单个产品独立核算,风险难以充分揭示。同时,由于资产池配置了相当比重的信贷资产,规避了信贷规模的控制,蕴藏着一定的风险。并且,银行对资产池收益实质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隐形担保,从而承担了一定的声誉风险,一旦预期收益未能实现,甚至本金不能保障,可能引起投资者和银行之间的纠纷。监管机构也认识到‘资金池’模式的风险,并逐渐规范‘资金池’运作,而这必将要求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小腊表示。

  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导致金融脱媒提速,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由资金提供型银行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着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首先,在产品运作方面,理财产品向基金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按净值分配收益的理财产品成为国内主流商业银行一致认同的理财市场发展方向,并可发挥银行在资金清算领域一贯的传统优势。基金化理财产品将会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现金流的需求状况,主动选择申购或赎回,自主决定投资期限。对于银行而言,理财产品基金化运作后,由于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客户收益,商业银行可以摆脱刚性兑付的风险,回归了财富管理的本质。”刘小腊认为。

  此外,银行应加强投资管理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在如何提高资产管理业务投资管理能力上,商业银行应逐步从其熟悉的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延伸至市场风险管理领域,从传统经营领域逐步延伸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及另类资产投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开发设计自己的非标准化风险管理工具,掌握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并在基础上延伸其他服务能力。”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彭向东表示。

  还有业内专家表示,银行应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收益和风险匹配的问题,而且目前我国仍有部分投资者习惯性地将资产管理类产品与储蓄存款等同起来,但事实上,高收益的产品往往对应高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牢记“卖者有责”,加强信息披露和自我约束,保护投资者利益;还应引导投资者树立“买者自负”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量力投资。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