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赞助广场舞背后的财富逻辑

2014年08月12日 07:39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有关银行与广场舞的故事似乎进行到了第二季。原本对于这个有些偏重于社会新闻的话题,笔者并未准备参与,不过,昨日有关同一支广场舞队伍被两家银行先后相中的消息传出后,笔者也想从中寻找一下银行赞助广场舞背后的财富逻辑。

  首先,我比较佩服的是两家银行都从看似并不那么高大上的广场舞里发现了商机,也就是找到了家庭财富的“实际控制人”。其实冷静下来想,两家银行同时相中的专业广场舞队伍并非是应银行的需求组建的,而是早已形成一定影响力(且不论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银行所希望的不过是借助其组织迅速的定位客户——也就是家庭财富的“实际控制人”,毕竟,在银行实体网点的客户中,广场舞团队所代表的人群恰恰是其最忠诚和最有效率的客户,银行适当的拉拉关系也是可以理解的,锱铢必较的批评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必要性。

  其次,据媒体报道,有客户经理居然在陪大妈跳广场舞的过程中,培养出私人银行级别的高净值大客户,这恰恰暴露出整个银行业私人银行业务的短板。私人银行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居然不能吸引大客户,反而是仅仅依靠广场舞的“团队情”就可以完成逆袭,这显然是不能让人接受的。既然发现了客户需求,各大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自然可以选择一处适当的场地进行客户联谊,其成本恐怕远低于果岭高尔夫。

  此外,广场舞更像是银行对于未来利率市场化后,寻求特色服务定位的一次试水。敢于在传统的网点被动服务之外,寻求与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心灵沟通,我还是要为两家银行点个赞。类似于广场舞大妈们的客户群体还有很多,经过了本次赞助合作的经验、教训,相信银行今后可以在自身效益、客户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筱 雪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