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夸大产品收益伎俩屡试不爽

2014年08月21日 16:06 来源:滨海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期,由于经济增长缓慢,企业经营遭遇困难,风险事件频频爆发,银行代销的理财品违约消息不绝于耳,由此引发银行和客户之间纠纷不断。投资者在遭遇风险后,往往指责银行销售经理存在误导行为,导致自己投资了高风险产品而不自知。业内人士指出,许多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由于太过信任银行,往往连产品说明都不看就签了合同。这种盲目的信任往往成为风险的敞口。对于银行来说,前台销售人员基于高额的提成倾向铤而走险。如果银行不能对其代销的产品进行严格规范,也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风险。本报纪和

  高回报难以实现

  随着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持续下滑至5.12%,预期收益较高的基金、保险产品成为理财经理热推的产品。据记者了解,尽管这些产品宣称收益超过6%,但其实大部分非保本,高收益能否实现也存在不确定性。业内人士揭秘称,提成高才是理财经理偏爱推荐这类产品的重要原因,比如保险产品的提成可高达5%。

  “理财经理最近老向我推荐基金,昨日推荐一款1年期的债券基金,称收益可以达到9%,真的有这么高吗?”投资者张小姐表示。据了解,那款基金是一款主要投资企业债和金融债的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率为8.88%。不过,基金是净值型产品,既不保证收益也不能保证本金,过去的业绩也不能代表未来的业绩。此外,银保产品也是近期理财经理推荐的重点。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当表示理财产品收益太低时,理财经理就力荐银保产品,并宣称“保本保息”。如银行推荐的一款银保产品,期限为2-5年,5万元起购,宣称收益可以达到9.4%-29%。而事实上,该收益只是预期最高收益,所谓保息只是保证和定存持平的收益,更高的收益则要根据该产品的投资情况而定。业内人士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高收益产品更具有推荐的嘘头。

  高提成是力荐原因

  “一般而言,上述产品的提成是最高的。”一位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据该行长介绍,尽管不同的银行考核有差异,但整体而言理财经理的考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产品的销售量,销售业绩可以占到工资比例的30%-50%,“其中销售提成最高的是保险产品,高的可达5%;其次是基金产品,为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五。此外是高收益的信托产品。而一般销售本行银行理财产品是没有提成的,但会纳入销售量考核。”在这种以销售量为导向的考核标准下,银行理财经理自然会千方百计推荐银保产品以及基金等提成较高的产品。

  是否为代销产品关键看公章

  银行的代销产品里,在客户所签署的产品协议书里肯定会提及银行名字。而且客户要签名,产品投资方和银行也要签名盖章。通常情况下,如果是银行代销的产品,为了利于监管和吸收存款,银行会要求客户购买产品的资金归集到自己银行。

  宣传资料上会显示出代销机构有哪些,比如说在某个银行代销。有业内人士指出,推介计划、代销说明书等实际上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客户应留心保存相关录音证据。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