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揽储压力恐不降反增 季末到期理财集中度将下降

2014年09月18日 07:5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近日,银监会等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设置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并约束商业银行违规吸存等行为。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虽然银行冲时点的冲动被抑制了,但是短期内银行月末季末“冲时点”的现象将仍然存在;一些基层银行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能平时揽存压力会更大。

  ■事件

  银行季末“冲时点”引关注

  对于市民王女士来说,每到季末年末的时候,都是自己入手银行理财产品的良好时机。“银行季末考核压力很大,每到年中、年末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王女士多年的理财经验已经摸索出了规律。

  事实上,王女士这一感觉与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制度息息相关。受到季末考核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问题由来已久,存款月末冲高、月初回落,月末存款偏离度较高,季末尤为突出。而银行揽储的重要工具银行理财产品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即月末、季末发行量和收益率齐升。“理财资金每到月末就变成存款,一到季初又变成理财哗哗地出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月末、季末存款的大幅波动,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事实上,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揽储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方面是发行保本类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计入存款;另一方面是对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以及到期期限的设计,理财产品的募集期跨越月末或季末、产品到期日设计在月末或季末均可算作银行存款,这样既可以提高当月日均存款余额,又可以完成季末时点上的银行存贷比考核要求。

  近日,银监会、央行和财政部三部委共同发文,要求指导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通知》规定了月末存款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同时要求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这一规定彻底抑制了银行季末冲时点的动力。业内人士分析,以后理财产品月末、季末高收益效应将被淡化。

  ■影响

  考核压力恐不降反升

  商业银行冲时点的冲动被抑制之后,是否意味着以后就不会出现揽储压力了呢?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存款偏离度的设定对大型商业银行影响并不会太大,甚至可能是积极的影响。而一些股份制银行、快速发展的城商行面临较大压力。而一些基层员工则表示非常担心。

  一位国有银行理财经理告诉京华时报记者,银监会的规定可能会改变该行的考核方式,很可能从原来的月末和季末考核,变为强化日均存款的考核,那么就不是月末季末突击可以完成任务的了,平时更加要注重关系维护,压力可能更加大。记者了解到,一般理财经理对于客户的大额取现都要进行询问,对于挪至其他机构的还要进行挽留,以后这样的压力会更大。

  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偏离度指标不会抑制“冲时点”,而是将存款规模考核前置。“不冲时点,考核日均,这意味着不是拉几笔存款累计达近百万元就行,而是要保证日均都有近百万元的存款。”该支行行长叹道:“这对员工来说难度并没有减少,何况现在很多人都不会直接将钱存定期,更多的是购买理财产品。”

  一位中小银行零售业务部门人士对京华时报记者称,存款偏离指标的设置是合理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组合政策改变,例如对存贷比的调整。国信固收研究员董德志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理财产品在季末时点集中回表,瞬间改善存款规模将变得困难,这最终会导致银行将理财产品回表冲存款的时间点提前。这种“提前到期以图最终回表”的模式将导致银行管理锁定资金的难度加大,因此会相应地提高承诺收益。

  ■分析

  季末到期理财集中度将下降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的存款增速只有10.1%,而贷款的增速下降,仍是13.3%,差距进一步扩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指出,目前在存贷比考核机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活期存款迅速地流失,相当多的非银行机构的金融创新基本上都是瞄准着银行的活期存款。

  但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的出现将有效抑制银行在季末揽储“冲时点”的行为,未来银行揽储将常态化,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银率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殷燕敏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有望上升且期限会拉长,这有利于增加银行存款规模的稳定性。为满足存款偏离度指标,平抑存款波动,季末到期的理财产品集中度将明显下降。

  殷燕敏分析,短期来看,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打乱了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和到期的节奏,投资者期待的理财产品季末效应或将提前来临,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能会在本周就提前走高,但鉴于资金面依然相对宽松,理财产品收益走高幅度将较为有限。

  京华时报记者高晨 马文婷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