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让近似“降准”传闻成真又何妨

2014年09月18日 10:5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从媒体和机构传出消息,人民银行近日做出安排,向五大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5000亿元人民币,其效果近似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尽管到目前为止,人民银行还没有从官方角度证实此传闻,但我们注意到,如果此消息准确的话,那么此次近似“降准”至少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时机,二是方式。
  从时机来说,当前已经接近三季度末,全国人民都在期盼着“十一”长假的到来,而全年的经济增长形势也将会在“十一”长假后逐渐明朗。从去年同期的情况看,随着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等措施的实施,去年进入四季度后商业银行出现的“钱荒”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今年以来,外贸出口形势持续严峻,经济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又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当然不希望“钱荒”再次拖累全年的经济业绩表现。在全年还剩下差不多3个月的时候,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放宽市场的流动性空间,从保证全年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可谓是未雨绸缪之举。
  相对于时机来说,此次流动性释放的方式更显得意味深长。在关于此次近似“降准”的消息中出现了一个多数老百姓从未听说的新名词:常备借贷便利,或称SLF。从人民银行官方发布的信息看,SLF是仿照西方中央银行市场操作方法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其主要功能是满足银行类金融机构对较长期限、较大金额的流动性需求。
  SLF开办之初,各界普遍认为它有助于缓解货币市场的寡头垄断状况和流动性分布不均衡的格局,稳定市场预期。但是,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正式开办此工具,当年6月到8月份的余额在4000亿元上下。进入去年四季度,正当全国商业银行普遍出现“钱荒”时,此项工具的余额却持续下降,今年1月份余额有所回升,但到3月底为止,常备借贷便利项下的余额全部收回,且从那时到现在,此项措施的余额一直为零。也就是说,仅从数据来看,常备借贷便利对缓解去年“钱荒”的实际贡献有限。
  关于SLF余额变化的原因,以及SLF在“钱荒”中的角色,人民银行官方发布的信息语焉不详,我们无法从中了解内在的缘由。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在运用SLF这类市场化工具方面,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官方还是市场,对于此类工具的作用机理、操作机制、合理规模等,都还表现得不熟悉、不适应。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当前这一轮利用SLF来释放流动性的消息,似乎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官方在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之后,决定重新起用SLF工具,其真实的意义仍然以实验和积累经验为主。
  我们认为,若央行此番利用SLF来释放流动性的消息属实,无论其实际的意义如何,都值得肯定:它反映了官方在积极尝试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货币政策调控,而不是以往那样,依靠直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类看起来更为简单有效的行政手段。这样的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在发达市场上已是常态,而对我们来说还是新事物,还需要不断摸索,需要足够的定力和耐心。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