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连平:经济弱行合理区间 结构政策持续发力

2014年09月26日 09:15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有所下滑,引发社会各方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难度加大的担忧。全面准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对继续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至关重要。围绕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现状、风险点、政策着力点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他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弱行合理区间,微刺激政策持续发力,结构转型特征明显。

  记者:8月份国内经济数据公布后,经济似乎运行于“阴霾笼罩”中,您如何看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

  连平:8月份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整体下行,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回落,创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其原因一是房地产投资迅速下滑,1月至8月全国商品房开发投资同比增速13.2%,比去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是拖累增长的最大因素。二是往年投资建设项目陆续竣工,而近期新开工项目有限。三是PPI已经连续30个月负增长,制造业领域面临通缩压力。四是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融资供求关系一定程度上结构性错位。

  不过,拨开阴霾,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一系列积极现象。消费保持平稳。虽然8月份消费名义增速下降,但实际增速10.6%,环比上升了0.1个百分点。出口形势尚好。7月、8月分别增长14.5%、9.4%,预计下半年平均出口增速可能在10%左右。去年基数较高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去年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0.4%,为当年最高值;同期固定资产累计同比增速20.3%,为2013年下半年最高值,成为拖累今年8月相关数据的重要因素。

  虽然经济增速面临放缓压力,但前8个月新增就业已经接近1000万的年度目标。一方面劳动力供需结构转变使得就业压力减弱;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增强。从消费平稳增长、服务业占比上升、就业增长趋势良好以及劳动力价格水平上升几方面数据相互印证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似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反映的那么大。因此,在增速放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质量的提升。

  记者: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处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一定的波动是难免的,您认为年初设定的GDP增长率目标能否实现?

  连平: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时期,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已步入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再平衡的新阶段。当前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第二产业贡献率下降,但第三产业贡献率提升显著,表现出明显的经济结构转型特征。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48.8%,超过第二产业1.6个百分点,预计第三产业比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经济结构转型显示出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速稳定在7%至8%的合理区间较为适宜。这有助于在平稳的环境和条件下集中精力推进各项改革;有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缓冲期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在改革和调结构的同时保持较好的吸纳就业能力。

  结合近期经济运行状况和相关政策,考虑到去年三季度GDP增速基数较高,预计今年三季度GDP增速在7.3%左右,四季度GDP增速为7.4%左右,全年经济增长仍能维持在合理运行区间,且季度波动幅度有所收敛。

  记者:正处在新旧增长点相互交替阶段的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连平:当前中国经济主要面临三方面不可忽视的风险。一是房地产下行风险。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是拖累增长的最大因素,不但拖累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且影响到与房地产相关的制造业,并且波及相关的消费增长。

  二是制造业领域的通缩风险。PPI已经连续30个月负增长,考虑到目前产能过剩压力仍然较大,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正的信号。工业与制造业领域的通缩压力仍将持续,必将对工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形成进一步的压力,进而拖累整个经济增长。

  三是债务违约风险。以信托为代表的表外融资兑付风险可能演化为一定规模的违约风险。今年全国的信托到期量约5万亿元,这一数字比2013年增长超过50%。信托到期规模的增加加大了信托违约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由刚性兑付造成的各种贷款、垫款的规模也将较快增长,可能造成此类信用风险在金融系统聚集。与此同时,受到经济增速放缓和外部需求减弱的双重影响,在“联保联贷”业务较为集中的沿海地区,容易引发因单一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到整个联保小组的状况,进而影响地区的金融稳定。

  记者:针对经济运行现状,您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短期内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

  连平: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但依然还处在合理区间,下一步宏观政策仍应坚持总量稳定、定向调控的总体思路,结构性支持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大。一是对前期已出台的各类政策加快实施步伐,促其尽快发挥效力。二是通过加快财政支出、落实产业规划、结构性减税等多措并举,继续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货币政策调整保持稳中偏松,货币市场流动性宽松应成为常态,继续采取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再贷款等举措调节货币信贷运行。四是指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按揭贷款利率,合理调整限贷政策。五是适当调整地方融资平台信贷总量控制政策,不搞“一刀切”,支持负债管理良好的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允许平台贷款总量有适度合理的增长。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