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间借贷崩盘凸显房地产业风险

2014年09月28日 09:4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据报道,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开发商非法集资、还本付息困难引发集资户恐慌。有关方面在对房地产企业摸排后发现,32家企业存在非法集资和高息吸储行为,涉及金额93亿元,目前已对风险较大的13家企业派驻了工作组。

  从此前的温州、鄂尔多斯、江苏泗洪,到现在的河北邯郸,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的“神话”相继破灭,隐含的诸多风险浮出水面。特别是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常态,过往的暴利不复存在,脆弱的资金链极易断裂,大量以灰色甚至黑色方式进入房地产行业的民间资金正面临着严峻考验。若民间借贷崩盘事件导致更多民间资金从楼市流出,对当前的房地产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当非法集资、高利贷、跑路等惊悚的字眼频频与房地产开发商结合,人们不禁要问,在过去房地产行业红火之时,到底有多少民间资金,以灰色甚至黑色的方式进入到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间,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受到调控,房地产商的各种融资渠道相继被收紧,上市融资暂停,银行信贷严控,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方式的“自筹”成为房地产商维持资金需求的重要依赖。也正因如此,民间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涌入房地产业。西南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民间资金,到底有多少流入房地产业,恐难有确切数字,不过房地产业显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去向之一。

  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民间借贷很容易演变为非法集资或高利借贷。特别是在房地产行业红火期间,部分房地产商在乐观预期中,不惜许诺高利吸引民间资金,进而往往构成非法集资行为。有研究将其模式大致总结为三类:以分割销售商铺并承诺售后包租的形式非法集资,多出现在商业、服务业楼盘项目中;以预售房屋的形式非法集资,多出现在未取得建设、销售等相关审批手续的房地产项目;利用房地产项目开发进行非法集资。这些模式大都形式隐密,却聚集着数额庞大的民间资金。

  当非法集资成为不少房地产商维持运营的“稻草”,风险隐患也就此埋下。对参与者来说,轻则企业当初许诺的高利率无法兑现、“购买”的房屋产权出现纠纷,重则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大量的社会问题也会就此产生———烂尾楼、工程款、合同无法履行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发放贷款的银行面临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由于牵涉人数较多,群体性事件极易出现,并形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正在发酵中的邯郸房地产市场非法集资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之一。而类似的案例已经在浙江、内蒙、福建等地出现多起。比如今年年初,宁波奉化当地较大的房地产企业浙江兴润置业及其关联企业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资不抵债。经当地核查,兴润置业及关联企业总负债约3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24亿元左右,有证据证实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亿多元。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整进入新常态,各地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正呈现大幅增加态势。有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四川省共查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33起,同比增长近1倍。这些案件中,牵涉房地产行业的不在少数。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三、四线城市非法集资的问题还未完全暴露,非法集资的风险还在发酵之中,很有可能比目前爆发的规模还要大,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进一步看,当越来越多的借贷崩盘事件上演、非法集资案件爆发,会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民间资金从房地产行业撤离?民间借贷资金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支持,本来已经进入调整期、销售低迷、资金紧张的房地产业,如果再出现民间资金的规模性流出,那无异于釜底抽薪、雪上加霜。因此,有关方面需要高度关注类似邯郸非法集资事件究竟是孤例还是冰山一角。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风险防范做到位,是当下各方必须要做的功课。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