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卡奴”自杀呼吁银行监管“亡羊补牢”

2014年11月20日 07:2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 市场观察

  目前我国信息收集只是罗列了个人信贷记录,并未建立相关评分模型及对借款人信用风险预估,信息支离破碎,无法形成完整信息链。

  11月18日,上海银监局以未依法审查信用卡申请人资料真实性、过度授信、异常交易管控不力等违规行为为由,对7家商业银行处以240万元罚款,并提出“刚性扣减”的监管要求。

  今年6月,上海一户三口之家烧炭自杀,根据遗书,死因疑为信用卡透支无力偿还。一家人欠债走投无路“烧炭赴死”,听起来很悲壮,但仅靠对银行罚款就能终止“卡奴”自杀悲剧重演吗?答案是否定的。“卡奴”自杀实质暴露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脆弱,拷问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管缺位。

  “卡奴”出现,银行首先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银行发行信用卡以来,“卡奴”队伍越来越庞大,上海一家三口自杀只是个缩影。数据显示,2013年,逾期半年没有偿还的信贷总额为251.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71.9%,充分暴露“卡奴”越来越多,数量呈井喷式上升趋势。“卡奴”出现,与商业银行追求发卡巨大短期利益密切相关,商业银行过度、多头授信导致信用卡申请门槛低,甚至几乎无门槛,使客户可使用信用额度与其还款能力严重不匹配,这都是导致“卡奴”增加的直接原因。

  但如果将“卡奴”泛滥责任全推给银行,也有失公允,同时对遏制“卡奴”现象蔓延也无益。从现实看,更需要的还是监管部门“亡羊补牢”。

  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筑牢预防“卡奴”泛滥的有效屏障。当然,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税务、财政、物价、公安等多个部门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掌握每个社会公民信用状况的目的。而目前商业银行发放信用卡主要依据央行征信系统,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审核信用卡申请人时,往往先查询央行征信系统;如果申请人有不良记录,则不会通过审核。但问题是央行征信系统2005年才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联网运行。截至2013年,央行征信数据库收录人数共计6亿多人,其中仅1亿多人有信贷记录。可见,央行征信系统收集信息面不全,覆盖人口比例不大,无法让商业银行全面、客观地掌握每位信用卡申请人的真实信用状况,有效参考价值被大打折扣。为此,应由中央政府出面,加大投入,集中各职能部门力量,建立全社会公民信用信息系统工程。唯有像美国一样,建立全体公民社会保障号和信用记录,提高信用卡申请人信息透明度和信用卡门槛,防范“卡奴”泛滥才成为可能。

  此外,在信用卡管理上,监管部门应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成熟信用卡管理经验,加大公民信息数据分析力度,打造完备信用征信体系,为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卡提供准确的公民信息。

  目前我国信息收集只是罗列了个人信贷记录,并未建立相关评分模型及对借款人信用风险预估,信息支离破碎,无法形成完整信息链,参考价值不大。而美国三大信用局每年收集了美国近2亿成年人信用记录,每年出售6亿多份消费者信用报告,每月进行20多亿份信用数据处理工作,并将这些信息24小时不间断提供给银行,大大提高了银行发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这些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思考。

  □莫开伟(怀化市银监局)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