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年放贷目标10万亿?央行未回应

2014年12月12日 09:4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证券时报记者 梅菀 孙璐璐

  随着政策放松预期逐渐升温,市场对货币信贷数量的猜测出现最新版本。

  昨日市场消息称,央行正在放松合意贷款和存贷比的执行力度,以鼓励银行加快贷款投放,并已将全年新增信贷额度目标定在了10万亿元。以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23万亿元的规模计,这意味着11月和12月份的新增贷款都将接近万亿,较去年同期规模几近翻倍。

  证券时报记者就此向央行核实,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正式回应。证券时报记者随后向至少5家商业银行证实此消息,所得到的回应均表示“没有得到相关消息”。一家城商行上海分行人士更是表达对此事的“不理解”。

  不过,一些受访的研究机构则认为这一消息“有可能属实”。申银万国证券认为,四季度发改委新批了一些项目需要资金配套,而主要商业银行现在的信贷额度基本都已经用完。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将成为降息之后又一重要的量化宽松政策。

  银行:暂未获得消息

  除央行昨日未对消息做出回应外,证券时报记者昨日采访的多位商业银行高管及分行负责人均表示“并未得到类似消息”。

  一家城商行财务总监表示,受到针对政府融资平台的“43号文”影响,年底各家银行肯定都会突击投放贷款,年末资产业务肯定会有所膨胀。“而且今年以来,总体是宽松的。比如,上个月央行允许部分城商行申请信贷额度,定向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但暂未听说年度新增贷款规模扩大事宜。”

  他称,由于距离年底仅有20天左右的时间,其所在银行今年信贷额度已经用完。市场上即便还有少数银行额度没有用完,也在考虑采取用票据冲量,而非以强行发放普通贷款的方法来补齐规模。“现在的市场情况是信贷需求不旺,而不是供给不足。”

  一家股份制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人士以及一家国有大行总行人士均表示,目前未获悉央行就此事下发通知。一家城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更是表示,即便央行有此要求,考虑到资本充足率的制约,该行在响应号召之时恐怕也将是“力不从心”。

  “央行今年的信贷监管思路一直都是通过结构性手段,比如,定向降准、引导定向投放等政策。应该不会使用扩大年度新增贷款规模的方法来释放流动性,况且商业银行还面对存贷比指标考核,我们不太理解此消息。”一家上市城商行上海分行行长表示。该人士亦表示,其所在的分行今年信贷额度“并未用完”。

  华南一家股份行总行人士亦表示,商业银行目前很难相应扩大信贷规模的号召。“主要是资源有限,在这个时候,大家的风险偏好也会有所调整。”

  研究机构:可能属实

  相对于银行从业人士的审慎态度,不少机构研究人士却直言相关消息有可能属实。

  申银万国认为此事基本属实,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经济依旧疲弱,四季度发改委新批的一些项目需要资金进行配套;其次,部分银行额度已经用完,如果事件得到确认,将成为央行降息之后又一重要量化宽松政策。

  但是,亦有相关的研究机构对此事持审慎的态度。国信证券则认为,发改委近期集中批复的项目更多是为明年做“预热”,而非在今年就“坐实”。而且,商业银行给地方城投平台贷款的渠道已经或即将受阻,新增额度难以配套这些项目。

  国信证券还认为,现在信贷供给端不是主要矛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弱才是主要矛盾。“往年10月份随着年度信贷额度即将用尽,票据融资往往是缩量甚至转负,今年10月票据融资仍在冲量,没有理由认为,短短1个月之后信贷需求即有大幅反弹。”

  而民生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则认为,真实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是实体经济下行和银行对信贷资产质量担忧,如果央行在行政上强制银行放贷,最后银行也只能依靠票据冲量。“在经济下行和通缩的压力下,处于金融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仍会宽松,但金融体系的货币依旧难以传导至实体经济。”他说。

  证券时报记者则注意到,目前市场对央行即将公布的11月份信贷数据预期普遍集中在6000亿~7000亿元之间。这一预计,与昨日市场消息认为的11月和12月均接近1万亿元的信贷投放规模,差距不小。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