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太保产险换帅 降成本率迫在眉睫

2015年02月16日 09:54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能上不能下”是国企人事改革中最大的难题,但在此轮国企改革中,一些新迹象正在出现。日前,中国太保公告称,太保集团副总裁顾越接任吴宗敏出任太保产险董事长。

  据了解,太保产险换帅与公司近年业务成本不断攀升有关。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太保虽是上海市属国资控股企业,但此次人事调整市场化意味浓厚,可见公司推行市场化战略的力度之大,这也让外界看到太保整治产险业务的决心。

  产险业绩下滑

  日前,中国太保一则人事任免公告引起市场注意。公告显示,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产险原董事长吴宗敏因工作安排需要辞职,选举顾越为太保产险董事长,任职资格需待保监会批准。

  按照惯例,中国太保将在3月发布2014年年报,此时做出换帅的决定意味深长。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太保产险换帅与近年业绩增长乏力、同人保和平安的差距拉大有关。

  数据显示,太保产险2014年中期综合成本率上升1.8个百分点至99.5%,而主要竞争对手平安和人保财险均为94.4%。综合成本率99.86%,超过行业平均的99.07%;太保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5.71%,超过行业平均92.98%。追溯到2011年,太保产险的盈利曾创下历史新高,综合成本率仅为93.1%,保持行业领先。

  综合成本率是财险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如超过100%表示支出高于收入,出现亏损。99.5%的综合成本率意味着已在盈亏边缘徘徊。

  受产险拖累,中国太保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89.6亿元,同比增长10.9%,对应每股收益0.99元。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滑19.3%,低于市场预期。

  2014年12月,中国太保管理层对此做出解释,一是采取更谨慎的会计假设,提高了准备金,由此给成本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业务结构中,车险等成本较高的业务占比过大。

  一位参加调研的投行人士表示,2014年太保产险可能难以实现承保盈利,消除准备金调整的一次性影响后,加上结构优化,2015年才可能实现承保盈利。

  市场化改革攻坚

  业绩下滑,如何问责?国企改革最难的莫过于人事任免,这个攻坚战已经在中国太保内部打响。吴宗敏的去职,成为太保市场化的一个注脚。

  “业绩不佳的国企很多,但换掉董事长的非常少。太保这次下了决心治理产险业务,推动市场化改革是动真格。”上海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新任董事长是太保集团副总裁顾越。顾越1965年6月出生,硕士学位,经济师。加入太保之前在上海统计局任职,现任中国太保集团公司副总裁、审计责任人,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监事长,太平洋保险香港公司董事。

  顾越对于寿险、产险、资产管理和海外业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此次出任子公司董事长,将更好地贯彻集团改革意图。然而,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上升是近年的行业趋势,并非只有太保一家,摆在顾越面前的挑战依然不小。

  在直面产险问题后,资本市场对于太保产险更换管理层的评价颇为正面。

  某海外投行的保险研究员表示,太保的股权结构意味着它不可能像平安和友邦一样完全遵循市场化导向,不过太保这次向资本市场传递其管理层专注价值及市场表现的积极信息,也表明了太保集团改善产险业务经营的决心。

  美林美银研究报告指出,太保产险今年将把实现承保盈利放在优于总保费增速的位置,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