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贴条险"上线13天下架 保监会称其涉嫌非法经营

2015年03月25日 07:4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在保监会发布“贴条险”风险提示的3天后,3月23日下午,OK车险APP下架了上线仅13天的贴条险。

    OK车险称,“我们目前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以“赔付违章停车”吸引公众的贴条险上线之后,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兴趣,但同时也因其合法性引发了诸多质疑。

    3月20日,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贴条险对违法行为提供赔偿,不符合保险原理,有关机构和人员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贴条险上线大事记

    ●3月11日

    OK车险推出一款名为“贴条险”的产品,可以为违章停车提供保险赔偿。

    ●3月20日

    保监会发出风险提示,称贴条险不符合保险原理,相关机构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3月23日

    贴条险已无法购买。

    上线10天遭监管“点名”

    3月11日,手机APP“OK车险”上线了一款“贴条险”产品,打出“你被贴条,我赔罚款”口号,花1元钱就能换来100元的贴条补贴。贴条险”上线后,短短几天里,OK车险新增的用户达到了十余万人。

    “OK车险”是由上海保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手机端APP,功能囊括车险投保、理赔、违章查询和代办等汽车服务。在贴条险上线之前,OK车险中涉及的车险产品均由保险公司销售。

    但有别于OK车险中销售的车险产品,“贴条险”的产生和运作没有传统保险公司的参与,OK车险承担全部的风险管理。对此,OK车险官方强调,购买“贴条险”的用户和OK车险之间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保险关系,而只是作为一种类保险的服务关系。

    尽管如此,贴条险还是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3月20日,保监会网站发布了防范“贴条险”的风险提示。保监会表示,OK车险APP平台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贴条险”针对违法行为提供赔偿,既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也不符合保险原理,有关机构和人员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请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风险。

    遭到保监会点名后,OK车险曾发布公告称,被贴条的车主不会实际“拿到”补贴,其权益是通过享受OK车险的代办服务、并减免100元罚款的方式取得的。加之服务条款是基于服务内容的一般民事约定,因此认为贴条险不属于保险经营。但记者在3月23日下午登录OK车险APP发现,贴条险已无法正常购买。

    OK车险项目负责人齐石表示,并没有收到有关部门的行政禁令或明示,监管部门对贴条险属性的最后定性有待进一步明确。公司正在配合上海保监局的调查工作,是为了配合调查才下架贴条险。

    开发者否认鼓励违法

    通常理解,叫“险”的就是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提供开发或是创新的产品。既然自称“贴条险”用户与OK车险之间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保险关系,为何叫“贴条险”?

    面对记者的疑问,此前齐石表示,这样的命名是为了让用户容易明白这个产品对应的是什么服务。

    保险专业律师李滨认为,这是在打擦边球。不管以什么形式,重要的是贴条险是基于一个概率性的事件(被贴条)发生,然后才提供服务(得到赔偿或补助),这就是保险。对每个车主而言,被贴条罚款是一个用车风险,这种风险通过保险进行转嫁。

    一家财产险公司负责人也表示,保险是为非主观、非固定的事故进行补偿。“贴条险”为违法的成本去分担,有点违反保险的基本准则了。

    齐石并不认同这种“鼓励违法”的说法。“产品的初衷是希望帮助用户解决一些偶发的麻烦。对这些偶尔被贴条的用户来说,贴条险可以给予经济上的补偿和操作上的便捷。”

    据了解,OK车险并不会因为投保人屡次违反交通法规而拒保贴条险,但产品的价格会根据赔付历史而上浮。对于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贴条惯犯”,贴条险的定价最高可到99元。

    齐石表示,一般的城市,贴条单罚款在200元左右,“贴条险”补贴100元,用户需要自付100元,而且加上代办的手续费,用户还是要承担部分费用,所以对车主来说,还是会注意的。

    此前保监会一位官员曾表示,保监会首先是支持互联网创新,对互联网保险持包容鼓励发展的态度,但同时也要求互联网保险必须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服务要至少不低于传统保险业务的服务水平。

    在李滨看来,按照现行法律,OK车险的这一行为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如何兼顾创新发展和业务规范,这是可以探讨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梁薇薇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