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融资担保遭遇制度瓶颈 建银担风险分担新机制

2015年03月26日 14:5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上海正在谋划以融资性担保业为突破点,打破制度瓶颈,释放出金融“活水”为中小微企业解“融资之渴”。

  记者昨天从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与业务监管联席会议扩大会议上了解到,以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为目标的两个文件已酝酿完成,将在征求意见后尽快出台实施。未来,上海有望成立一家大规模、具有引领作用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探索出合理的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机制。

  融资担保遭遇制度瓶颈

  来自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经过不断的风险化解和处置,沪上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已经从高峰时的近80家,压缩到目前的64家,注册资本总计129亿元,净资产总计130亿元。与此同时,市财政局委托国盛集团、科投公司、国际集团对本市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进行股权投资,累计完成对16家机构资本金注入约17.5亿元,支持和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

  不过,上海的融资担保行业依然需要突破关键环节的瓶颈。上海银行副行长贺青告诉记者,从总体看全市担保公司在保金额不到300亿元,占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不到3%,“上海还缺乏真正有实力、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担保机构。”

  杨浦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刚坦言,由于政策性担保公司被视作一般国企,被“保值增值”捆绑住了手脚,没能发挥出政策性功能。事实上,从国际实践经验看,融资性担保体系中政策性担保机构应该担当起主导地位。相形之下,商业性担保机构则陷入盈利空间太有限的窘境,由于在银担合作中往往处于弱势,存在着银行将风险过度转移的倾向。

  建立银担风险分担新机制

  针对瓶颈所在,上海最新制定出《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促进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将培育形成一批融资担保行业的龙头机构,各类银行都要加大银担合作力度,建立新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表示,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所在。下一步,上海将聚焦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完善市级层面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体系,鼓励各区县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与此同时,促进银担合作,探索建立合理的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商业银行也要积极作为。在政策体系上,政府扶持服务会进一步加大,落实对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完善对政府控股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考核。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