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捡漏"买断片"基美影业"夹缝生长" 融资4亿图转型

2015年05月20日 07:1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在新三板挂牌的基美影业日前披露了2014年年报,让行业内人士吓了一跳。2014年基美影业营收增长218%,净利润增长556%。据了解,营收和净利大增得益于基美影业去年操盘的《超体》和《暴力街区》等“买断片”热卖,作为引进方,基美影业分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

    “在进口大片发行夹缝中野蛮生长的民营电影公司。”这是业内对新三板公司基美影业的评价。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进口片市场向来是被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两家国有公司牢牢掌控,但这家位于上海的民营公司“独辟蹊径”,通过引进“买断片”并协助推广的方式切入进口片市场,并且获利颇丰。

    值得关注的是,基美影业在最近一个月内完成了两次定向增发,累计募集资金超4亿元。公司解释称已经不满足于引进方的票房分成,而是力求介入上游制片环节。这一决策的背后,可能是“买断片”暴利已经引起了业内大佬的关注,竞争将日趋激烈。

    靠“买断片”独辟蹊径

    与国内大多数影视公司相比,基美影业靠进口“买断片”不断做大的方式可谓是“独辟蹊径”。

    在国内电影行业,只有两家国有企业拥有进口片的发行资质,分别是:中影集团旗下的中影股份以及华夏电影公司。

    近年来,随着进口影片数量的逐渐增多,一些民营公司通过“协助推广”的方式,进入到进口片的发行领域当中来,基美影业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

    国内电影行业一家龙头公司高管对新京报表示,民营公司所谓“协助推广”,承担的职能跟电影发行差不多,包括沟通影院提高排片量、对影片进行全方位宣传等等,只是由于不具备发行资质,民营公司只能跟中影、华夏签订协议,以“协助推广”的身份参与进口片的在华发行,并且分享发行收益。

    进口片分为两类,近期热卖的《复仇者联盟2》、《速度与激情7》都属于分账大片(每年有34部限额),这些电影大多是好莱坞大制作,中外同步发行,外方可以根据中国票房进行分账。由于分账片的票房几乎占据了全国电影票房的半壁江山,单部电影票房最多时已经超过20亿,因此分账片的发行基本都是由中影和华夏牢牢把控。

    基美影业等民营公司有机会参与的,是另一类进口片。这些电影属于“买断片”,俗称“批片”,通常都会比国外滞后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上映,大多数情况下的票房都不太好,国内公司往往会用比较低的价格买断影片在中国大陆的发行收益。

    引进《超体》净利猛增

    基美影业不久前披露年报,公司2014年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218.40%;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8.21万元,同比增长556.71%;每股收益0.93元。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协助推广的影片共有4部在国内上映,按上映时间顺序分别是《别惹我》、《美国骗局》、《暴力街区》、《超体》,其中的后两部基美影业为出品人之一。

    据记者了解,正是协助推广《超体》和《暴力街区》这两部“买断片”,让基美影业的营收和净利在2014年实现猛增。

    基美影业参与协助推广的4部电影中,《超体》和《暴力街区》的票房分别达到了2.78亿元和1.87亿元,《美国骗局》和《别惹我》的票房也都超出预期,这让2014年基美影业收入同比增长218.4%,当年净利润则同比增长556%。

    2011年到2014年,基美影业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753万元、3942万元、4839万元和1.54亿元。2011年到2014年,基美影业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932万、1166万、808万和5308万元。

    据了解,2014年“买断片”票房行情大幅走高,比如《敢死队3》拿下4.5亿元票房,《神偷奶爸》票房则达到3.2亿元,出乎不少电影业内人士的预料。

    2015年3月上映的《飓风营救3》,也是由基美影业协助推广,最终该片取得约2.04亿元票房收入,按照25%至30%的分成比例来计算,基美影业可产生5100万至6120万元的收入。

    由于中影和华夏忙于经营“分账片”,一度无暇顾及“买断片”,这才让基美影业等民营企业获得了发展机会。

    两次定增合计融资超4亿

    除了在协助推广“买断片”上独出心裁外,在资本运作方面,基美影业也走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基美影业脱胎于上海的一家广告公司基美传媒,基美传媒与基美影业的实际控制人都是高敬东。基美传媒从2013年进入了证监会的IPO在审企业名单,并于2014年披露了招股书,但至今仍在IPO排队当中。相比之下,基美影业作为一家体量小得多的关联公司,在2013年选择了新三板。

    今年2月以来,基美影业在一个月之内相继完成了两次增发,融资额超4亿元。第一次股票增发的公告发布于2月16日,公司拟发行200万股,募集资金3850万元。3月3日,基美影业宣布海通证券和东方证券分别认购140万股和60万股,耗资2695万元和1155万元。

    或许是第一次增发让投资者意犹未尽,3月3日,基美影业又发布了一份股票发行认购公告,这一次的募资额达到了3.8亿元。最终,北京天星山河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东方证券、天风证券、越秀新兴产业创投(有限合伙)等机构和个人参与了认购。

    基美影业董秘李蓓表示,公司募集的资金主要将投入到公司投资影片的拍摄和制作中,基美影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以电影引进方的身份分享票房收益,而是希望推动在上游制片环节的发展,资本力量的介入将使得这一进程大大加快。

    转型制片面临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买断片”2014年热卖,中影和华夏影业也开始重视进口买断片业务,这一市场未来竞争将日趋激烈。因此,基美影业瞄准上游制片环节,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就在这两次融资完成后不久,3月23日,基美影业与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发起成立了总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越秀基美文化产业基金。

    目前基美影业与吕克·贝松创办的欧罗巴电影公司签订独家战略合作协议,第一步的合拍计划包括《勇士之门》和《玩命速递4、5、6》。在剧本开发方面,基美影业也已经投入超千万元,《克隆人》《超级快递》等剧本已开发成熟正式投拍。

    5月18日,基美影业宣布,将延长与吕克·贝松旗下欧罗巴电影公司的合作,双方已经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新协议,将继续在中国地区推广欧罗巴公司出品的电影,并参与投资该公司接下来将要拍摄的新片。

    不过,与国外合拍电影也有风险。

    基美影业年报此前表示,虽然公司前期筹备阶段的立项审查制度和报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前的内部审片制度杜绝了作品中禁止性内容的出现,保证了备案和审查的顺利通过,公司成立以来也从未发生过电影未获备案、审查未通过的情形,但公司不能保证此后该类情形永远不会发生。如果一旦出现类似情形,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 行业观察

    影视公司扎堆新三板

    在基美影业之后,一批影视文化公司选择了登陆新三板。这包括杨丽萍的公司云南文化、孙红雷参股的青雨影视,以及春秋鸿、金天地、三多堂等等。近期,罗永浩的公司锤子科技,以及天涯社区拟登陆新三板的消息,让新三板日益受到舆论的关注。

    与创业板要求连续两年盈利不同,新三板对于公司财务并没有硬性要求,只是要求具有两年持续经营记录,上市周期也相对较短,一般只有3到6个月,而创业板通常在1年以上。

    此前几个月,新三板做市交易不断放出天量,不少投资新三板的机构赚取了高额收益,这让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新三板。

    2014年,杨丽萍的公司云南文化在上市几经周折之后,决定登陆新三板,有媒体称,假设云南文化按照现在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做市交易,杨丽萍的个人身价可能会高达40亿元以上。

    此外,经历了IPO失败、并购重组失利的青雨影视,在今年4月17日登陆新三板,截至2014年12月31日,青雨影视总资产达到3.95亿元,年内实现净利润4068.45万元,被媒体称为“新三板影视第一股”。

    一位影视投资人对新京报表示,若新三板竞价交易制度得到实施,公司的市值也有望与一些主板公司比肩。接受媒体采访时,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表示:“新三板一定会诞生市值300亿以上的电影公司。”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