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业负债率走高 考验去杠杆策略

2015年06月01日 08:3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近日,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的负债率已经达到224%,企业负债也达到178%。

  昨日(5月31日)的新供给金融圆桌论坛上,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式去杠杆,特别是企业部门债务率是中国的切肤之痛。高杠杆的成因则包含股市融资功能的缺失,2009年之后应对刺激,还有城镇化转型,高储蓄率等。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说,当前阶段企业直接主动去杠杆基本没有可能,企业的利润率一直处于下滑阶段,今年前四个月利润增长是负增长。从2012年以后实体经济的实际利率水平一直处于非常高的水平。

  金融杠杆不能被“神化”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金融杠杆不能被“神化”,金融“加杠杆”的兴奋随之而来的就是“去杠杆”的痛苦。

  朱海斌说,如果按负债率来看的话,2007年到现在负债率明显上升的几个主要行业,集中在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采矿、房地产以及批发和零售的贸易。

  他指出,与高杠杆相对应的是,最近几年投资效率出现明显下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杠杆和产能过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投入产出效率从2007年到目前降了一半多。

  围绕中国企业杠杆率并没有权威数据,但姚余栋说,企业负债率存在250魔咒。信贷对GDP的比例全球没有超过250%的国家。“在达到250%之前都崩溃了,这里的信贷指标还没包括债券和影子银行,只是银行信贷这一块,目前中国是140%,所以还有十年左右时间。”

  但目前这一问题已经需要得到重视,有央行官员就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少企业反映,增加债务并非为了扩大投资,而是因为客户的生产经营也比较困难,资金链紧张。强势企业凭借市场地位,拖欠上游货款,预收下游订货款,尽量使用票据支付,增加了供货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企业生产经营中工资、水电费和税收都需要现金支付,为周转资金,企业被动提高杠杆率。”这位人士说。

  在姚余栋看来,我国企业的杠杆率持续走高,企业财务成本不断增加,进一步弱化企业投资能力,对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企业债务风险日渐积聚,压低经济潜在增长率,危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去杠杆”难一蹴而就

  尽管企业杠杆率偏高,但去杠杆并非一蹴而就。

  5月25日,国家发改委的一份通知指出,为了促进企业债券融资,进一步放宽了企业债的发行门槛。这与已经急需考虑企业去杠杆的现状似乎相悖。

  摩根士丹利观点认为,放宽企业债和“去杠杆”并不矛盾。最近三年来中国杠杆率增长过快,不是因为信用总规模或是M2规模太高,而是因为名义GDP增速下降太快。中国的“去杠杆”眼光要放长远,短期之内不能够走西方式“一刀切”的方法,即削减信用规模,而是要把基数做大。

  如果盲目地要求我国非金融企业去杠杆,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流动性受到威胁,去杠杆化的进程将极为困难、缓慢甚至适得其反。前述央行官员说,不宜盲目采取去杠杆的措施,应该把着力点放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上。

  姚余栋说,发展的飞机还要继续飞,需要在给企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企业收入利润增加,债务负担相对减轻,存量债务相对减少,就要给它增加股权投资,减少债务比重,改善资产负债表,增加资产项,减少负债项,从而实现去杠杆。

  他说,银行处理企业杠杆的传统方式是提前抽贷、顺周期、停止继续借贷。“它的弊端是无法区分企业发展差异,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根本上导致不良贷款坐实,扭曲银行对风险价值的判断。”

  朱海斌说,如果未来几年我们能够通过金融改革或者通过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调整,能把信贷的使用效率往回调的话,那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信贷政策趋于正常化,另外一方面仍然对实体经济保持一个相对有利的支持。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