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牛市的诱惑:P2P频推挂钩股市产品

2015年06月15日 10:4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当前,随着A股市场不断走高,网贷行业正面临部分投资人撤资转投股市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创新意识较强的平台,也抓住股市走牛的契机,推出了挂钩股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那么,在牛市持续的大背景下,哪些P2P平台受到的冲击最大?应运而生的创新型产品其合规性和安全性如何保证?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

  牛市的到来,虽然带给一些P2P平台资金流失的压力,但也给互联网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创新。除了日渐被大众熟悉的配资,一些围绕股市或者分享股市红利的新产品、新平台也频频出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网贷平台推出了挂钩股市的产品,如懒投资的“斗牛行动”,众融投也发布了“定向增发宝、原始股东宝、上市股东宝”等几款理财新产品。

  互联网金融平台懒投资副总裁邓一硕指出,2015年以来,A股大盘强势向上,平台探讨与股市的结合点,让用户分享股市上涨的红利;同时,这也有利于平台吸引用户,提升募集资金速度,增强平台竞争力。

  网贷315首席分析师李子川向记者表示,伴随着股市回暖,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分享股市红利的产品。但从产品结构看,这些平台产品的丰富度还远远不够。在与股市相结合的产品创新方面,最典型有股票配资,不过有两个基础不牢固:一是股市的增长潜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释放,持续能力或有限;二是平台设计产品的能力,交易合规性、资金安全性不容易被保证。

  股市挂钩产品频出

  据介绍,“斗牛行动”是一款与股市结合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将保理资产和期权进行结合,其操作原理为:用户购买“斗牛行动”的本金用于投资懒投资平台的定期保理项目,从而保障本金安全,同时,以未来应收的小部分利息为基础,与挂钩沪深300指数的ETF期权进行收益权互换,从而可得到8%的保底收益,并能以出让2%的年化收益去博取20%的年化收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懒投资方面获悉,截至目前,“斗牛行动”一共发行了四期,累计募资额近7000万,项目期限包括3月期、6月期和9月期。

  P2P研究机构棕榈树CEO洪自华分析认为,上述产品大概是在购买保理产品的同时,平台用相对于保理产品金额2%的资金投资ETF期权产品,等保理产品到期时,将保理部分2%的收益与平台的ETF期权收益进行互换。这种收益权互换是国际上比较常见的衍生产品,但是操作起来很复杂。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一家叫众融投的平台联合上市公司,推出“定向增发宝、原始股东宝、上市股东宝”,即众融投作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中介,提供资金安全监管服务,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直接签合同,上市公司保证投资人年化收益不低于20%。“现在是牛市,定增产品属于热门产品,一般被公募和私募机构、大额投资人和银行抢购,平台把定增产品放到平台上来众筹,主要是为了拉人气和宣传。”洪自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旦施行注册制之后,上市会变得更容易,并购业务也会蓬勃发展。原始股东宝和上市股东宝的模式是可行的,以股权做抵押,在平台上募集资金用于收购,只要是真实的就行。

  此外,5月中旬,宜信投米网“股指赢”理财服务上线,是该网“P2P+股市”产品思维下的第二款产品,即投资人通过猜测上证综合指数8月13日收盘价相较于5月13日收盘价涨跌情况,赢取最高10.5%的预期年化收益。

  创新产品或引行业效仿

  其实,早在去年与股市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P2P股票配资就异常火爆,只不过伴随着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大,一些配资平台渐渐开始转型。

  那么,在当前股市持续走牛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平台会不会越来越多地推出分享股市红利的产品?“应该会的,比如有互联网配资平台最近推出了底息加配资者收益分红的产品,主要原因是这样可以快速扩大公司规模,做得好的话,一两个产品就可以做到几亿的规模。”互联网金融平台小存折方面人士表示。

  邓一硕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当业内推出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品,会引来整个行业的效仿,但这也取决于各个企业的产品定位、经营战略以及产品研发实力。同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满足用户在各种经济场景下多元化理财需求,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大趋势。

  事实上,除了P2P平台之外,银行早已发行了大量挂钩股市的结构性产品。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共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605款,其中挂钩股票类结构性理财产品共发行53款,挂钩交易所股票指数类结构性理财产品共发行196款(部分产品为挂钩标的包含交易所股票指数),总计发行占比41.16%。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股市的持续升温,直接投资二级市场的风险随之增加。从资产配置的策略来看,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进行股票买卖的收益虽然可能非常可观,但风险也相对较高,而传统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又面临收益率普遍下滑的窘境。

  《《《

  相关链接

  牛市的困惑:获客成本提升 高利率P2P平台受冲击更大

  ◎每经记者 朱丹丹

  A股持续走牛让众多投资者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过,面对这一轮牛市,不少P2P平台却面临投资者流失的烦恼。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位P2P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在牛市之下,的确有部分投资人将资金转投股市,而为了吸引投资人,一些平台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高达500元。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P2P早期的投资人属于高风险偏好者,和股票投资人高度重合,随着股市行情火爆,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网贷人群网贷资金,其中利率较高的以及人均投资金额较大的平台等受冲击更大。为此,P2P平台应做好资产和资金规划,以防止资金和资产的不平衡。

  部分平台获客成本达500元

  A股牛市持续,正吸引各路资金涌入。“剔除今年初央行对‘各项存款’口径调整的因素,可以看到在股市上涨的三个多季度内,企业与个人存款增速发生迅速下滑,即在股票资产的高收益吸引下,存款搬家现象已非常明显,且显著高于2007年牛市。”齐鲁证券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

  场外资金的涌入,也促使新增股票账户的增多。相关数据显示,5月25日至5月29日,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为443.5万户,环比增长68.6%。其中,新增A股账户数442.80万户,新增B股账户7291户。

  与此同时,不少P2P平台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正面临着投资者流失和获客成本增加的压力。“近段时间,投资人的确有流失,因此,业内一些平台的获客成本有的已高达500元。”北京多家P2P平台负责人表示,不过,这是正常现象。

  金斧子CEO张开兴日前也公开指出,“A股的走牛让P2P平台的很多客户流失,与其说同行竞争激烈,个人倒认为股市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一位投资人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去年大概在P2P平台上投入20万元,今年以来,看着股市一路走高,的确转移了一部分资金加大对股市的投入,不过暂时还不会把钱全部从网贷平台撤出。

  同时,记者注意到,5月份,部分地区网贷平台成交量下降,比如深圳网贷平台成交量为165.61亿元,环比4月减少5.68%;其中,腾邦创投成交量环比4月份减少68.82%。

  对于这种情况,金信网方面人士此前曾对记者表示,投资P2P平台的人群是两类:一是风险偏好高、投机型、有一定理财经验的人;二是投资金额较小的人群,资产不足以达到银行理财门槛,用P2P追求高收益。在股市上涨的情况下,选择撤资的大都是中高风险偏好的用户,但对于这些投资人而言,他们在重新调整投资配比时,也不会把资金全部压在股票上,而是会留下一部分在P2P平台,毕竟相对于高风险的股市,P2P风险更低一些。

  平均利率降速不如去年明显

  那么,股市的走牛对哪些P2P平台冲击更大?“从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P2P投资人尤其是早期的投资人属于高风险偏好者,跟股票投资人高度重合。前几年,股市低迷时,这批投资人的资金自然流向收益更高的P2P行业,一定程度上造就P2P市场的火爆。当股市回报率超过P2P时,资金自然回流。预计哪些利率较高的、人均投资金额较大以及一些成立时间较早的平台受冲击更大。”网贷天眼副总裁潘瑾健分析指出。

  短融网CEO王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虽然P2P的投资人和股市投资人的重合度比较高,但网贷的理财人群总体上较小,与股民群体相比还属于是小众群体,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王坤认为,目前,行情火爆的股市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网贷人群的资金,所以网贷行业整体的资金供应增速有所下降,但平台的利率下降速度没有去年那么明显。总体来看,P2P行业还处于早期,快速发展的阶段,P2P平台应该做好资产和资金规划,以防止出现资金和资产的不平衡状况。

  互联网金融平台小存折方面人士亦表示,5月份整个网贷融资数据又创新高了,而且随着股市振幅加大,不排除或者已经有一些投资人将股市里的资金撤出重新寻找投资途径,其中部分关注互联网金融平台。

【编辑:史聪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