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性侵溺亡事件频现 6000万留守儿童安全如何保障(2)

2013年05月31日 08:2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治本之道,是让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团聚,得到家长的爱护和监护

  据了解,目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家庭责任监督制度、减少父母同时长期务工、督促父母定期回家探望等形式,强化留守儿童父母监护责任,逐步从根本上缓解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缺失问题。教育部、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等5部门更于今年年初发布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意见要求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此外,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增强留守儿童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预防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对留守儿童的伤害。

  不过,接二连三发生的留守儿童安全事件却告诉人们,破解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并非易事。

  “父母关爱与教育的缺失、监护人的照顾不周与教育意识薄弱、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忽视、农村社区环境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等都是留守儿童成长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要最大限度地规避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单靠某一方面的改进和意识的提高是不够的,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才是最有效的措施。”潘璐说。

  “学校自身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寄宿生活条件,特别是加强校车、住宿和校舍基础设施的安全规范,排除农村儿童学校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潘璐向记者介绍说,在社区层面,社区氛围和社区支持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保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从政府和制度来看,政府部门对农村社区和学校的儿童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农村学校在儿童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同样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例如地方政府加大教育领域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出台相应的制度政策来规范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对其安全责任进行督导;保障校园周边环境等。”潘璐说。

  至于最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在尚晓援看来,应该是让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团聚。“目前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进城难、落户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分离父母和孩子的阻碍,这影响的不是少数,中国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儿童都是和父母分开的。给孩子在城里上学、就医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是给未来的人力资本做投资,使这些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高的素质,能够造福社会。”尚晓援说。

  “畅通的人口流动是缓解留守儿童现象的另一个入手点,与父母随迁进城能够使农村儿童得到较好的照料与家庭教育,改善留守儿童因亲子分离而受到的负面心理影响。”对此表示认同的潘璐也提出了担忧——在城市生活的流动儿童同样面临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合的困境。户籍制度的壁垒使得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教育(以及高考)制度的地区协调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以解决。城市生活的不稳定性、边缘性与社会排斥甚至会给农村儿童带来更大的成长风险。

  “儿童成长过程中得到家长的爱护和监护,是儿童最基本的需要。在留守儿童和家长团聚之后,肯定会出现新的发展中问题,教育、医疗、社会融合等等。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做出新的努力。但是,那些问题是儿童成长的更高层次的问题。”尚晓援说。(记者赵丽 实习生邱超奕)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