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淮安一校长骗取专项补助金获刑

2013年08月13日 11:0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江苏省淮安市一所技校的校长,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利用国家实施的扶贫工程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之机,在未进行培训、未安排学员就业的情况下,利用收集的单位员工、农民、技校学生等人员的身份信息,伪造扶贫工程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的材料汇编,骗取专项补助资金共计人民币21万余元。

  近日,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被告人顾长春犯诈骗罪、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

  技校校长觊觎培训财政补贴

  1970出生的盱眙人顾长春,是个精明的人。1995年,他筹建了一所职业培训学校——淮安盱眙淮海职业技术学校,该校系个人独资的民办学校。2004年,顾长春将学校迁到了楚州区(现淮安区),并将学校改名为楚州区春庚职业技术学校,自任校长。该校主要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电子、机械、服装、电脑、车工、钳工等方面的培训。 

  2006年7月,顾长春听说,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国家专门划拨资金设立了阳光工程和扶贫工程。符合培训条件的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按规定领取补助。顾长春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便将春庚技校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

  根据相关部门要求,培训机构培训的学员达到规定的课时,并保证安排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培训机构向劳动局或扶贫办提供开班录像、结业录像、学员实习录像及开班时间和课时数证明等材料后,相关部门对培训班提供的学员信息进行电话抽查,一切符合要求后,即可按人头领取国家补助资金。每培训一人,可领取400元的专项补助资金。但顾长春发现,如果搞真的培训,除去开支,自己能得到的利益非常有限。于是,他动起了歪脑筋。

  培训就是拉两个横幅拍个照

  2006年11月的一天,顾长春经朋友介绍结识了某绣品厂厂长。顾长春告诉绣品厂厂长,要在其厂里挂个牌子设培训点,借厂里场地和工人做培训。厂长问怎么培训,顾长春明确告诉厂长,培训只是走形式,事后给厂长好处费。厂长一听,当即答应。

  第二天上午,顾长春早早来到绣品厂,在厂门口挂上了事先做好的培训点招牌。然后,顾长春又从一所学校拖了几十张桌子和椅子,摆放在一个闲置的厂房里,又将写有培训班开班仪式字样的横幅挂了起来。工人上班后,顾长春立即让厂长安排几十名工人来到“教室”落座。不久,两名专门负责劳务培训的检查人员来到教室,培训随即开始。

  检查人员见培训班像模像样,看了一会儿就走了。检查人员刚走,顾长春立即将培训班开班仪式的横幅拿下来,换成了结业仪式的横幅,又是一阵拍照、摄像。随后,在顾长春的授意下,绣品厂厂长对在场的工人“培训”道:“今天培训虽然很短,但如果有人打电话问你们有没有培训,一定要说有培训,而且连续培训了一个月。”说完,厂长就将工人们全部解散。顾长春拿走了厂长提供的50多名工人的名字、电话号码、住址等信息后离开。

  不久,顾长春打电话通知厂长去领钱。而后不久,顾长春凭借这些资料,按每人400元的标准骗取了培训补助两万元。

  重复信息伪造公章疯狂行骗

  第一次的成功让顾长春尝到了甜头。“简单搞一下开课仪式,伪造一下证明材料,就可以有好几万元的收入,这比辛辛苦苦办学校来钱可快多了。”此后,自认为找到发财捷径的顾长春,又多次用类似手法多次骗得补助款。

  然而,即便是这种走形式的培训,顾长春渐渐也觉得有点“繁琐”。顾长春思量,到厂里找人培训走过场,既要四处找人,还要给人家好处费,太不划算。于是,他开始对行骗的手段“升级”。

  2007年11月,顾长春让下属从某手套厂收集了十几名工人的信息,但是,这个人数达不到开班标准,也赚不了多少钱。经过研究,顾长春发现,用人单位的公章可以私刻,但学员的个人信息却是不能随意伪造的,因为有关部门在审核时要进行电话抽查。

  “个人信息不能伪造,却可以重复利用啊。”顾长春灵机一动,在办公室里炮制了一些假资料。就这样,一个个连走形式都免掉的培训班就这样产生了。

  据警方资料显示:顾长春在该手套厂对60名无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全部安排进了该厂就业。但是当警方将相关资料出示给手套厂负责人时才得知,顾长春根本就没在这个厂搞过什么培训,名单里的60名工人,只有12人是厂里的工人,且都是多年的熟练工,厂里用工证明的公章也是假的,厂长连顾长春是谁都从没听说过。

  经警方查明,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顾长春利用虚假培训、伪造企业公章、重复利用学员信息等手段,先后11次骗取国家专项补助金共计216980元,却没有将一个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输送进非农业行业。本报记者马超 本报通讯员纪委辛毅

【编辑:燕磊】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