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暴力伤人事件频发 专家呼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

2013年08月26日 21:0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针对近日频发的社会暴力伤人事件,中国犯罪心理专家呼吁政府加强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导和保护,防止这类事件的反复发生。

  近半月来,中国发生多起犯罪嫌疑人伤害无辜民众的恶意伤害事件。最新的案例是一名李姓男子25日晚在途经四川省成都市市区的公交车和街道上持刀行凶,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11人受伤。

  据成都警方调查,41岁的犯罪嫌疑人长期在外打工,因经济问题与家人不和,但具体犯罪动机尚在调查之中。

  加之此前的河南安阳公交车持刀伤人案、武汉商场持刀伤人案等恶性事件,有专家认为这些极端犯罪事件或许与连日高温天气有关,但犯罪心理研究专家、前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研究所所长刘邦惠指出这些案件也存在“偶发因素”,“找到具体的犯罪动机利于防止悲剧反复发生”。

  “时间是犯罪心理研究的一个因素,不同季节以及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犯罪率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出每个案件的具体的犯罪动机,一般正常人都不会寻求这种极端的方式发泄愤怒。”刘邦惠说。

  天津法制心理学会会长林秉贤表示,这些个人极端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而这些问题背后是社会快速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危机。

  林秉贤认为,人们的心理危机引发极端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当今中国,快速的社会变化使人们的社会压力增大,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竞争不平衡也导致有的人欲望得到满足相对较少,对自身状态感到不公平,从而容易引发潜在犯罪。

  “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杀人,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被追杀,犯罪动机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发源于潜意识里的扭曲。”他说。

  针对频发的暴力事件,中国公安机关已部署开展夏秋社会治安整治工作。公安部强调对实施个人极端暴力行为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严惩,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进行安全隐患检查,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与此同时,林秉贤认为,从犯罪预防角度来说,政府还应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司法人员的专业心理学培训,并在政策制定时,加强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参与力度,完善政策对公民心理健康的引导和保护。

  “国外每一千人里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中国在难以实现这个比例的情况下,应尽量做到每一万个人里面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并且他们应该工作在社区,帮助大家排解心理的烦恼。”他说。(记者 易凌 王文 李鲲。檀易晓 牛毅羚 艾思参与采写)

【编辑:张培坚】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