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毒犯送货爱找未成年人 多因无知成替罪羊

2013年08月28日 14:41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以犯罪论处。在严厉的打击之下,狡猾的成年毒犯借助未成年人贩毒,试图逃避打击,导致一些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涉罪。海南省三亚市检察院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1月至今年7月,该院共批捕毒品犯罪案件298件335人,其中未成年人涉毒案件21件33人,多为代人送货,年龄最小的刚满14岁。

    今年4月2日晚,黎某用手机拨打“阿浩”(另案处理)的电话,称欲购买200元冰毒。“阿浩”叫来年仅15岁的翁某,将一个透明塑料袋包装的毒品交给他,让其送到烧烤广场交易,并承诺交易完成后即给50元。当翁某与黎某交易时,两人被警察当场抓获。6月20日,三亚市城郊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翁某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500元。

    办案检察官分析认为,无知是未成年人涉毒犯罪的重要原因,稀里糊涂成了“替罪羊”。翁某为了挣50元“跑腿费”,根本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他供述自己不止一次帮“阿浩”送货,认为自己“很无辜”。“正是因为贪占小便宜的心理,他被毒犯所利用,一步步陷入毒品犯罪的泥潭。”

    小小少年,本应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却误入歧途沦为毒犯,让人痛心。近年来,三亚市未成年人涉毒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92.9%的涉毒犯罪未成年人为初犯,多为代人送货,未成年人涉毒犯罪普遍是被动的,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

    2013年4月9日,张某打电话给一个绰号叫“干爹”(另案处理)的男子购买半克毒品。“干爹”于是叫未成年人王肖智(化名)帮忙把毒品带给张某。随后,王肖智带着“干爹”交给他的一包毒品,来到超市门口与张某见面,交易完毕后被警察抓获。2013年6月,三亚市城郊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王肖智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500元。

    “侥幸心理,让狡猾的毒犯有机可乘。”办案人员说。王肖智明知“干爹”让他去卖的是毒品,自以为聪明的他还特意把交易地点选在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的商场门前。他本以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没想到自己仍然成了瓮中之鳖,而“干爹”却成了漏网之鱼。

    办案人员介绍,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缺乏鉴别力,无知加上好奇、侥幸、冒险、牟利等心理共同作用之下,很容易被毒贩拉下水。“毒品犯罪是社会的毒瘤,应防患于未然,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早期防毒、反毒教育。”

【编辑:王安宁】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