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个人信息遭泄露 市民接个电话被骗数万元

2013年08月28日 14:54 来源:安徽日报 参与互动(0)

  一个电话,让市民陈女士遭遇一场蹊跷的诈骗。

  “你的孩子在学校突发胃病昏迷,请赶紧带钱去医院……”3月的一天,陈女士接到一位自称是学校卫生老师的来电。对方在电话中准确说出了孩子的姓名和个人情况,加之孩子有胃病史,陈女士没有起疑,立刻心急火燎地赶往医院。途中,对方以孩子马上需要进行手术为由,催她转账垫付医药费。慌了手脚的陈女士汇出5万元赶到医院手术室时,“卫生老师”的电话却再也打不通了。

  警方统计,今年3月到4月间,上海市发生冒充中小学老师、医生,以孩子在学校突发“胃穿孔”急需汇款就医为名的电信诈骗案件达24起。警方最终查明,这个犯罪团伙从网上购买学生信息,经过精心排练和默契配合后实施诈骗,其“精准作案”让学生家长几乎防不胜防。日前,警方顺藤摸瓜在福建安溪县将倒卖信息的“上家”李某抓获,并从其电脑中查获大量的学校学生和家长信息,其中上海各学校及家长信息16.2万余条,其他各省市的学生信息及个人信息500余万条。

  这么多学生信息掌握在不法分子手中,让人担忧。

  “做实体生意最多也就是 ‘一本万利’,网上倒腾个人信息是‘无本万利’。 ”刑侦警民警表示,近几年来,个人信息交易黑市“刚需”旺盛,产业链下游已有从简单的电话、短信广告推销向有组织犯罪演变的趋势,这种需求反过来又刺激了个人信息非法交易泛滥。

  公安部近日组织20余省、市公安机关,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展开集中打击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13名,其中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8人,掌握海量公民个人信息转卖牟利的 “中间商”235人,实施非法调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嫌疑人 970名;打掉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实施犯罪的团伙468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27起;查获被盗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7亿余条。

  犯罪嫌疑人李某以前从事经营茶叶生意,会从网上购买一些客户信息来推销茶叶,此后渐渐发现倒卖个人信息是条发财之路。 “我加了很多‘数据类’聊天群,通过搜索关键字找上游卖家买一些毕业生、中小学生的信息,再推销给办暑期班、培训班的人,一般两角、三角一条买进,四角、五角一条卖出,一次交易在300元左右。 ”对于是否想过倒卖个人信息可能引发刑事犯罪的问题,李某称自己没想太多。

  因为网上信息交易黑市的存在,不法分子可以轻易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从事绑架拘禁、敲诈勒索、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犯罪成本大大降低。警方表示,目前信息交易黑市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以广告推销为主要目的,中间商将从源头获取的信息公开叫卖,自上而下地兜售给有需要的买家;一种则以非法调查为目的,买家根据需要,自下而上地向中间商“订购”特定目标的个人信息,中间商从源头购得后再转卖给买家。相较于自上而下的信息交易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交易对公民个人隐私侵害更严重,危险性越大。

  2011年12月以来,37岁的王某在受雇调查婚外情的过程中,多次通过聊天群购买被调查人个人身份信息、信用报告、开房记录、航班行程等隐私信息的短信,再将信息高价转卖给他人,共获利人民币5万余元。今年,王某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在网上查找个人信息到底有多容易?在聊天群上以“私家侦探服务”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93个相关群,有的群在简介中甚至赤裸裸地标明 “提供私家侦探、私人保镖、债务催还、清除异己等服务”。随机打开其中一家公司的网站,里面声称公司 “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通过高科技的专业设备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同司法、工商、税务、金融系统、政府各部门和相关专业组织保持着良好稳固的业务协作关系”。

  因出售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衍生出来的财产型、暴力型犯罪时有发生。北京曾发生一男子雇调查公司查找前妻新男友,最后利用侦探提供的地址杀人的命案;调查公司在进行讨债业务时,常雇佣社会人员跟踪事主、打恐吓电话,甚至上门打砸,引发敲诈勒索等暴力案件。

  专家指出,个人信息泄露不仅是几个骚扰电话的问题,更是严重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解决非法侵害公民信息安全问题,首先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明确信息主体的权利义务及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规范,细化刑法的量刑标准;其次要加强社会监督与检测能力,建立个人信息保护评测机制,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使用和处理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据悉,去年以来,针对日益猖獗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公安部已三次部署全国集中行动进行打击。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此类犯罪严打高压态势,继续不间断地组织打击行动,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警方提醒公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同时要切实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白阳 朱翃)

【编辑:张海桐】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