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领导干部都应学会网络舆情分析

2013年09月07日 11:4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网络舆情分析师作为一门新兴职业,正式被人社部纳入职业培训序列。9月5日,人社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人民网联合启动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计划。今后,这门新兴职业的从业人员将有官方证书,“持证上岗”(9月6日《新京报》)。

  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行各业与网络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动向,及时进行网络舆情分析,也将是今后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如何分析网络舆情?什么资质的人员能够进行网络舆情分析?这在我国相关领域还是一个“空白”。对于网络舆情分析师需“持证上岗”一说,笔者以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网络舆情分析师如何定位?比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说,网络舆情涉及各行各业,甚至是明星、名人等个人,但对此需求最大的还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业的领导。单学刚称,网络舆情分析师主要搜集汇总网络舆情,为领导了解网络信息、加强把握民意提供参考依据,起到辅助作用。简单说就是“主要替领导看网”。“替领导看网”成了专职的工作,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后每个单位里要增加一些网络舆情分析师的编制?是不是还要给这些分析师定一个什么行政级别,或者初级、中级乃至高级的职称等等,如此,岂不是要增加不少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由此来看,网络舆情分析师如何定位,如何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斟酌。

  其次,有没有必要实行“持证上岗”?网络舆情分析师,无疑是新生事物,但并非具有管理、监督甚至执法的职能,也不同于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分析师,参与市场投资决策。特别是网络舆情分析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分析和表达观点意见的权利,如果非要推行“持证上岗”,特别是强制推行,似乎有些权力垄断。事实上,网络舆情分析,主要跟每个人的经历、见识、经验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素质等综合因素有关,如果将分析师培训成一个模式,还要“持证上岗”,显然遏制了舆情分析的多元和个性。同时,对于网络舆情分析师这样的专业培训,也不宜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如果纳入社会化、市场化的培训或许更为合理。

  其实,当今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正在趋于同步发展,也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立体式的社会。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及企业高层,都应该成为网络舆情分析师,这是时代发展所决定的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不会进行网络舆情分析,这样的领导就不合格,就说明还置身于网络社会之外。网络生活早已进入千家万户,每个管理者、决策者都不能置身事外。如果总是等着网络舆情分析师们去分析并拿出意见,显然都是一些“二手货”,不仅掺杂很多个人的观点,而且容易误导领导的决策。而领导干部如果能够自己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就能够很好把握网络舆情的即时性和客观性,在思维和智慧上实现与网络舆情发展上的“同步”。

  所以说,网络舆情分析师不是不可以有,但是作为党政干部还是不要过于依赖为好。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革新观念,主动接触甚至亲近网络,绝不能远离网络、排斥网络,特别是要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网络舆情分析的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有助于自身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不然,总是依赖网络舆情分析师提供的东西,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一些“二手信息”,参考的都是别人的意见,又如何形成自己的认识、看法、观点和决断?唐卫毅

【编辑:燕磊】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