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渝北人民法院:导师制培养优秀法官

2013年09月30日 13:56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参与互动(0)

  “我谨代表院党组,对被聘的各位导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被确定为培养对象的各位青年法官寄予热切的希望。”日前,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院长戴军在青年法官导师颁证仪式上殷切寄语。

  经过推荐、资格审查、民主测评、公示等选任程序,该院24位资深法官从全院105名法官中脱颖而出,被聘任为该院青年法官导师,聘期三年。这标志着该院试行导师制一年后“导师库”正式建立。

  人才培养新模式

  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3年,渝北法院通过公务员考试共计招录了70名青年法官,占全院在编干警的三分之一。

  这些学子有着较高的学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办案经验普遍欠缺。面对年收案数近3万件、一线法官不足100人的状况,如何缩短青年法官的成长周期,使他们尽快独当一面、独立办案,进而解决案多人少的尴尬局面,是摆在渝北法院党组面前的一道难题。

  该院党组带着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过反复比较不同方案,高校的导师制最终被相中。在该制度下,青年法官以“一对一”模式向资深法官“拜师学艺”,使资深法官的审判经验、审判技巧和审判方法得以向青年法官“薪火相传”。

  “从2012年5月开始,我们就积极探索青年法官学习进步和成长成才培养模式,先后出台《青年法官导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及《青年法官导师制度考核细则》。”该院研究室主任黄卫介绍称。

  法官成长新收获

  2012年6月,青年法官姚利平作为渝北法院试行“青年法官导师制”的首批入围者,成为该院副院长程晓东的徒弟。

  让姚利平印象最深刻的是导师带他调解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该案案情复杂,争议金额非常大。程晓东在指导时特别强调,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要将心比心,以理服人,并要求他注意调控当事人的心理预期。经过姚利平两个月多次耐心的调解工作,双方协商一致,案结事了。

  谈起带学生,该院副院长杨佳红很有成就感。他说,年轻人思维活跃,思想独立,爱思考,进步快,与他们交流探讨案件,也会加深自己对案件的认识,增强法官在作出判断时对证据的考量和事实的把握。他的学生张晓华2012年一年结案高达1063件,已经成为该院的办案骨干。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有关青年法官的一组数据也从另一方面诠释了试行青年法官导师制的成效:一年来,导师指导培养的11名青年法官阅读法律业务书籍88本,参与案件评议指导177次;11名青年法官共收案2298件,结案2020件,人均结案183件,结案率87.9%。

  干部成长新平台

  2009年夏天,青年法官曾朱赟从大学毕业来渝北法院工作,现在她的身份是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从书记员到法官再到中层干部,她仅用了三年的时间。

  身份的转变让她有点措手不及,但很快她就调整了工作状态。用她自己的话说,如此迅速地适应身份的转变还是得益于“导师平常的训练”。曾朱赟先后有两位导师,均是该院副院长。

  第一位导师是副院长符荣良。“符副院长教会我的不仅仅体现在审判业务能力上,还非常注重培养锻炼我的统筹管理协调能力和大局观。”曾朱赟不无感慨地说,“有一段时间我一下子收到了10多件案子,当时我就慌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就急着向导师汇报,符副院长耐心细致地带着我先浏览了这10多件案子的案情,然后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要分清轻重缓急,从整体上统筹安排案件。”

  在设计青年法官导师制之初,该院党组就提出,培养青年法官,不仅要在业务上进行带教,也要在干部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