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遭丈夫家暴起诉离婚不成 女子申请"人身保护令"

2013年10月11日 16:46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核心提示

  一方求助说遭遇家庭暴力,另一方却视为“小磕绊”,在法院的判定下,因感情破裂的“证据不足”而离不了婚。10月8日,时时感受到“家暴”威胁的黄雨(化名)向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咨询关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俗称人身保护令)的事情,希望获得一份安全保障。婚姻走到这一步,一张人身保护令竟成了受威胁一方的“救命稻草”。这是一桩怎样的婚姻?两人又有什么样的矛盾?

  讲述

  闪婚后遭到家暴

  刚认识18天就登记结婚的黄雨,自称对这次闪婚很后悔。她告诉记者,今年2月8日,48岁的她与58岁的谭风(化名)第一次见面,并于2月26日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民政局登记结婚。4月26日,双方签字同意协议离婚。从结婚到签字协议,前后只有2个月。可是,前往办理离婚手续时,谭风反悔了。

  为何要离婚?黄雨说,在生活中,她时刻感受到家庭暴力的存在。5月19日晚,两人又发生矛盾。黄雨被谭风用盛菜的盘子砸中头部,后又被打了几个巴掌,导致头破血流,耳朵也听不清。经小区保安报警,警察出警才平息了冲突。黄雨被打伤后,医院鉴定认为她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也是在那次谭风将黄雨打伤之后,经邕武派出所警察调解,谭风就搬离了黄雨的住所。从此两人分居,各自住在婚前的房子。

  然而,此事之后,黄雨的生活也没得到安宁。7月6日凌晨3时许,谭风撬开了黄雨的家门并潜入屋内。9月16日下午,谭风又带着开锁匠来撬开黄雨的家门。黄雨所说的这两次“破门而入”,都是在小区保安、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才让她脱身。

  9月17日下午,谭风躲在黄雨家门外猫眼看不到的角落,趁她出门上班时夺门而入。黄雨害怕至极,躲到楼梯间。5分钟左右,谭风乘电梯离开。她回到家里,发现自己收藏的9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不见了。

  回想这桩婚姻,黄雨觉得自己当初认人不清、没有感情基础、匆忙结婚,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申请

  “保护令”是“行为保全” 离婚诉讼中才能提出

  “黄女士只是咨询申请事宜,但是她的申请目前不符合法律规定。”南宁市西乡塘法院接待黄女士的主办法官解释说。法官告诉记者,根据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对于可能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造成对方当事人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责令当事人“作出”或者“禁止作出”一定行为,即法院可以中向施暴者发出人身保护令。

  法官坦言,人身保护令其实是“行为保全的一种”。过去,民事诉讼法仅对财产保全进行的法律规定,人身保护令则弥补了这种不足。“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为确保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像黄女士今年8月刚刚被法院一审判决不予离婚。如果黄女士有证据证实丈夫确实有家暴行为,她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再次提起离婚诉讼,案件受理后,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出人身保护令的申请。目前,黄女士在尚未提起诉讼的情况下,直接申请人身保护令,确实不符合法律规定。该法官说,作为申请人,在申请时,还需要提供病历、照片、报警证明等相关证据。

  执行

  违反者会被司法惩戒 法院公安联动监督执行

  法院发出了人身保护令,该如何保证执行力?法官告诉记者,法院在发出人身保护裁定后,会同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一般还会送达受保护一方的辖区派出所,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请相关单位协助监督、取证。一旦受害者报警,派出所出警也有个凭据。

  如果有一方违反人身保护令,法院可以依法根据情节轻重,以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为由予以罚款、拘留。

  展望

  反家暴变事前干预 执行还需多方配合

  “过去我们把家庭暴力当家务事,一般都要等家暴行为严重后,才会引起重视处理。人身保护令将反家暴变事前干预,这是与国际接轨,也是法制前进了一大步。”广西妇女干部学校原高级讲师周健肯定地说。周健长期从事妇女儿童维权,对反家暴有一定的研究。

  周老师认为,人身保护令等于给受家暴一方圈定了“保护地”,施暴一方不能越界。这是对受害一方生命权、财产权的保护。而且是提前介入,提前干预,值得肯定。

  周老师也坦言,反家暴仅仅靠法院一方,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她建议,在人身保护令执行过程中,能多部门配合落实。周老师同时认为,法律并不是人唯一的保护伞。她认为,当一些事情在不适用法律来保护前,当事人也要学会自我保护。

【编辑:王安宁】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