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法院公布首批失信被执行人 3万老赖面临惩戒

2013年11月05日 10:5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5日)上午在河南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法院公布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名单信息的情况,并公布5起典型案例。最高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今年10月24日开通,截至昨天(11月4日),全国法院依职权共将3万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这个名单库。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此次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当中,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有25625例,失信被执行人为法人或其它组织的有5634 例。其中,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占全部信息的50.46%;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占7.46%;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占7.87%;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占0.23%;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占4.19%;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占29.79%。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当中,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是较为常见的失信情形,占了一半比重。

  目前,这些信息均已通过最高法官方网站统一对外公布,社会公众可直接查阅。最高法还将于近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其他方式将该批名单信息予以整体公布,并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征信机构等通报,同时还将会把纳入名单库的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被执行人,向有关单位和部门通报。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都将受到信用惩戒,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限制或者禁止,失信被执行人的社会生存空间将大幅度缩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实施一个月,全国法院就有3万例信息入库,可见威慑效果明显。

  自《规定》出台至今,全国法院共有1045名被执行人慑于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信用惩戒的威慑作用,配合执行法院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案件得以顺利执结。据北京、广东、广西、河南等地法院统计,大概有20%左右符合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慑于《规定》的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或者主动找申请执行人、执行法院协商还款事宜。这充分显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通过发挥威慑功能,促使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的积极作用。最高法已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实现共享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众多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审核时,通过利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对具有失信情形的当事人拒绝发放贷款及其他融资形式,以规避金融信贷风险。这些措施相应地限制了失信被执行人的融资渠道、对其产生了显著的限制和惩戒作用。

  很多企业和个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均事先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进行查询,一旦发现交易对象存在失信情形的,可避免与其交易或要求其提供更多担保。《规定》出台后,多个行政管理部门正着手制定相关规范,在今后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以完善行政管理职能。最高法表示,将继续加大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拓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利用范围。同时实现实时录入和定期通报制度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发挥申请执行人申请纳入这一途径的作用。建立常规检查、抽查机制,确保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认定、录入准确。(记者 胡晓辉 孙莹)

【编辑:王浩成】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