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厨师“改行”网上向21省37地卖枪 3个月赚16万

2013年11月05日 11:2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图①为嫌疑人被抓获。图②为缴获的枪支零配件。图③为用缴获配件组成的气枪。

  一箱箱包装好的枪支配件,源源不断地运向江苏、广东、山东等21个省份、37个地市;平均每天售出的枪支零部件,可以装配18支枪……不到3个月时间,两名男子竟然构建起如此庞大的互联网贩枪网络。

  近日,江西省鹰潭市警方成功侦破这起公安部督办的“5·.08”特大网络贩枪案。

  将网上购枪需求当商机

  今年4月底,鹰潭警方从上级公安机关得到一条重要线索:鹰潭市余江县境内吴某有重大贩卖枪支嫌疑。旋即,鹰潭警方围绕吴某展开侦查。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该团伙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陈某浮出水面。

  办案民警李锦聪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吴某以前是一名厨师,因患病被辞退后,找到从小一起长大、在浙江宁波收废品为生的陈某,两人开始网络贩卖枪支零部件。”

  抓获犯罪嫌疑人吴某和陈某后,警方在其住宅和私藏枪支零部件窝点内,查获尚未出售的枪支配件11712余件。经鉴定,其中3450件为枪支专用配件。

  一名被辞退的厨师和一名废品收购者,怎么会走上网络贩枪之路?

  “我听说这个行当很赚钱,就在网上注册QQ群,通过网络发布广告,发现市场反响非常好。”据吴某交代,他经常在“狩猎联盟”、“狩猎技术交流群”等网络论坛与狩猎发烧友交流,并炫耀自己的枪技,当不少人提出希望从他那购买枪支时,吴某认为这是个难得的“商机”。

  通过对吴某、陈某贩卖枪支的QQ群、聊天记录、快递物流、汇款等情况进行调查,警方查明,今年3月至6月,吴某、陈某两人多次在互联网QQ群贩卖枪支。鹰潭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并在宁波警方配合下,于6月29日将藏匿在宁波余姚市低塘镇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随后,历经60多天的细致工作,专案组从海量网络信息中筛选排查出上千条有价值的线索,其中涉嫌非法购买枪支或零部件的买家线索262条,涉嫌非法买卖枪支或零部件的物流线索90条。

  3个月赚16万挥霍一空

  据办案民警介绍,陈某已在宁波多年,十分熟悉宁波的情况,再加上宁波的物流和模具加工厂产业发达,两人最终选择宁波作为制售枪支的落脚点。

  自今年4月始,吴某等两人在宁波多家模具加工厂以及批发市场,大批量订制及购买前堵、阻铁、扳机压条等18种用于制造枪支的部件,由吴某在网上发布广告,陈某负责收钱和发货。

  吴某在论坛的QQ群里出售枪身,一旦有“生意”,他就要求买家先汇款。确认收款后,再由陈某直接邮寄枪身给买家。

  陈某交代,生产一整套枪支部件的成本在300元到400元不等,他们通常以1600元到1800元售出,利润非常可观。短短两个月,两人非法获利16万元,大部分被挥霍一空。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吴某不断发展下线。通过在线交流,吴某允以丰厚的资金回报,先后在江苏、河北、山东等省份发展中间商172人,直接通过他们销售的枪支配件就高达2000余件。

  据了解,不到3个月时间里,吴某等人通过批发、零售等方式,共贩卖扳机、枪身、内脏等零部件上万件,买家遍布全国21省、37个地市。

  故意化整为零逃避制裁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关于开展夏秋社会治安整治、危爆物品安全大检查大整治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全面围剿涉枪涉爆违法犯罪,集中治理涉枪涉爆等危爆物品。

  “鉴于出售整枪风险大、刑罚重以及网络、物流隐蔽性高的特点,近年来,不法分子逐渐改变制售策略。”据警方介绍,如今,网络贩枪案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出售枪支的嫌疑人通常会故意缺失一部分零部件,如本案中的吴某和陈某等人,枪支配件的气瓶、枪管以及瞄准镜,他们不予出售。

  据介绍,只要从不同卖家购买配件,按照枪支组装视频,买家自己就能组装成一支完整的枪支。而制贩枪支者通常采取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网络已经成为枪支买卖的‘温床’,生产、营销、订单、物流乃至后期组装,整个犯罪过程都依赖网络完成。”专案组副组长汪荣斌说。

  警方提示,根据刑法、枪支管理法规定,任何制造、销售仿真枪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法律严禁任何人非法持有、私藏、制造、贩卖枪支弹药,违反者将受到法律惩处。同时,非法持有、买卖经鉴定具有杀伤力的仿真枪的行为,将比照持有、买卖真实枪支的行为予以查处。(记者 郭宏鹏 黄辉 通讯员 叶红光文/图)

【编辑:张培坚】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